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与有为:中国班主任发展的研究结果

自然与有为:中国班主任发展的研究结果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其“自然性”,具体表现为“无为之有为”[2]及“面对事实本身”的“自然精神”。班主任工作坊针对当今社会过于重功利、重结果、重控制性的弊病而“反其道行之”,力图回到最简单、最本源、最单纯的“自然性原点”。“面对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则提醒我们,教师在生活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自然性真理蕴含的土壤。

自然与有为:中国班主任发展的研究结果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其“自然性”,具体表现为“无为之有为”[2]及“面对事实本身”的“自然精神”。

为什么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此强调“自然性”? 其一,如今的中国社会,“极端功利主义”“浮躁主义”“物质主义”甚嚣尘上,某种意义上它们甚至是教育和教师发展中最大的“负能量”。班主任工作坊针对当今社会过于重功利、重结果、重控制性的弊病而“反其道行之”,力图回到最简单、最本源、最单纯的“自然性原点”。其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一个压力沉重、极度容易倦怠的职业。各种“人为性”“强制性”的政策负担、研究负担、文化负担、心理负担等已经让教师们苦不堪言,班主任工作坊不愿意再走这种人为强制、不断“做加法”的教师发展路子,而另辟蹊径从自自然然的生存状态入手,希望让教师们在已经存在很大工作压力的背景下轻松发展。其三,任何教育变革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基础和滋养。班主任工作坊就是立足于本地区文化生态(具体而言就是中部文化生态[5]),创造性地吸取地域文化的优点,运用到教师与学校文化生态的演化之中。中部文化尤其是楚文化[6],重闲暇、倡自由、求潇洒、显轻灵、返自然,因此班主任工作坊也受这一文化滋养,倡导“自然性”。(www.xing528.com)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何理解和把握“自然性”? 第一,诚如杜威曾深刻地指出“教育自身无目的”[3],班主任工作坊也尊重这一基本精神,在变革中始终以“用意不刻意”来处理过程与目的的关系。第二,慢,才能出真品、出神品、出妙品。班主任工作坊始终把“闲暇精神”[4][5][6]贯穿于其发展过程之中,注意发展节奏的把握,秉承“欲速则不达”[7]“闲暇出创造”的成长意境。第三,“自然性”在方法论上体现为“面对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8][9]。许多专业化的教师发展模式或路径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教书的“器”,一个需要由所谓的“专业化”铸造的“角色”,一个只追求“好”的“成长模范”,而看不到教师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存在过程和状态。“面对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则提醒我们,教师在生活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自然性真理蕴含的土壤。教师的哭与笑,愤怒与抱怨,成长与放弃……所有这些自然真实的存在状态就是班主任工作坊的主题与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