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现场或情境之中,通过讨论进行学习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目前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和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教学中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观点和解决策略的相互交锋和碰撞,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临床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师范生接受的教师教育,依然采用封闭保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无视学生的需要,教育理论满堂灌,师范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定义。师范生机械地接受许多被怀特海称之为“无活力概念”的教育学知识,却并不能适应中小学教育实践。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的师范生在进入教育场域后会有巨大的挫败感,同时他们感觉所学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毫无用处。究其原因是教育理论与实践智慧之间需要转化和过渡。只有理论的教授,没有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产生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案例教学可以让形而上的教育理论与形而下的教育行为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所呈现的表象的研究和分析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www.xing528.com)
将案例教学引入高师的班主任培养中,可以让师范生在职前对班主任的教育生活有感性的认知和体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班主任身份的代入,从班主任的立场理解教育、理解儿童、解读事件。譬如,儿童犯错要不要惩罚? 如何惩罚? 怎样使惩罚具有教育性? 由谁来惩罚? 再比如儿童的话语,班主任都能听懂吗? 哪些话语是可以被忽略的,哪些话语是应该被班主任听到的? 教师通过案例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寻找解决的方案,有时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哪一种是最合适的,哪一种是有效率却伤害了儿童的,应该如何选择?这种讨论在寻找答案的同时,还会把学生没有意识到的内在教育理念牵引出来,方便老师及时发现不良的观念,并及时纠正。案例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让师范生能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在研讨案例的过程中学会用理论之眼审视分析实践,形成初步的临床教育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