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没有必要牺牲自身合理的个性禀赋——因为这正是不同班风的重要根源,恰恰相反,班主任更应在日常工作中建构起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同,主动担起公共责任,以此作为纾解认同危机的一种主体力量。
走出认同危机需要明确的是学生需要认同什么样的班主任及其工作。认同行为发生在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不同关系之中。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认同危机的感知主体是班主任。认同危机的发生不仅来自学生的现场反应,还往往与班主任对于“我”的反观、反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自我身份感的丧失对人的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都有非常致命的影响”[14]。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公共性,需要获得更多的公意与民主,而这种行动的首要前提便是班主任对于自身身份与角色的认同,明确自身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的立场,规范自身在学校政策、制度传递过程中的权威性,合理表达家长、学生诉求的公意性,在公共生活中彰显自身的社会角色。班主任虽然不能将个体权利作为班主任工作、班级生活的道德边界,但班主任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个体风格又不可避免地感染、带动着班级成长。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没有必要牺牲自身合理的个性禀赋——因为这正是不同班风的重要根源,恰恰相反,班主任更应在日常工作中建构起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同,主动担起公共责任,以此作为纾解认同危机的一种主体力量。因此,在走出认同危机的过程中,唯有班主任首先重塑自我认同,将自身重置于班级生活的交往共同体之中,与学生建构起信任关系,引导学生走出“抵制型”“失信型”认同危机,才能更好地获得学生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重获来自学生的认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