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国语教学变革与教育文存

小学国语教学变革与教育文存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界也有主张将小学校国文科,改做国语科的。是不是小学校的国语科,应该完全用口语,一点不用文言呢。日本的小学校教则第一章第一条说:“国语的要旨,在使知普通的言语、日常须知的文字文章,养成正确表彰思想的能力、兼启发智德。”欧美各国教授国语,都不出三个目的。他的国语教授法也顶精妙。照这样说来,小学校教授国语包含很广,决不是几本白话教科书就是了。我的意思,小学校教授口语文,于统一国语之外还有两个目的。

民国七年(1918)

近来各杂志日报,多有用口语文的。教育界也有主张将小学校国文科,改做国语科的。这实在是一个好现象,于传布文化,普及教育都有很大的益处。我们是顶欢喜顶赞成的。

中国言语,我略微晓得几种。我家里说的话,就是我家的统一国语。因为我家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同乡的。我父亲生在故乡嘉兴,几岁就随侍出门,长在直隶、山东、河南。二十几岁,又到陕西。我母亲虽然也是浙江人,已经几代在北方。生在大同,长在陕西、四川。我生在汉中,二弟生在兴安,三弟生在南昌。我像十方僧,只有在上海的年数多点。南北各省,大半都跑到了。我妻是福建人,长于湖北、广东、北京、上海。只有仲妇是纯粹的杭州人。家中女佣四个,江苏、福建、浙江、安徽每省一个。我家的说话,可算得国语标本了。然而家中公用的言语,没有经过标准的审订。故这一句是北方语,那一句是南方语;这一句是北京话,那一句是上海话。发音更不相同了。就我在教育上的主张说起来。十几年前,我在南方报上作论,批评前清学部编的古典的国文教科书;又用白话与白话相近的文言,替文明书局编小学读本。三年前,中华书局编新式教科书,又主张于每本的末了加附课四课,全用白话做个榜样,好做国文科改国语科的预备。这样说来,我是主张小学校要教授国语的人了。但是这几天来,我又有点怀疑。为什么呢?第一样,看见某省出版的通俗教科书,从第一本到第八本,完完全全用白话。是不是小学校的国语科,应该完全用口语,一点不用文言呢。第二样,看见各杂志各教科书所用的口语文,没有一定的规则。往往你写的北京官话,我写的南京官话;你写的山西官话,我写的湖北官话。更有浙江官话、江苏官话,夹了许多土话的官话。我怀疑的,将来弄了这许多种的官话,怎样统一。恐怕比桐城派、阳湖派、某某派的古文,界限还难分得清楚呢。我这几天,研究这两个问题,并且参考许多教育书和外国的先例。觉着这事要好好的考究考究,不可以轻易下断语的。我姑且将这两天研究的结果,报告与大家知道,作一种研究的材料。至于说的是不是,我自己还不敢相信呢。日本的小学校教则第一章第一条说:“国语的要旨,在使知普通的言语、日常须知的文字文章,养成正确表彰思想的能力、兼启发智德。”详细说起来,很费事的。现在且简单列一表。

欧美各国教授国语,都不出三个目的。第一样,发达高尚的精神。第二样,使学习表白思想的方法。第三样,做获得知识的路径。练习眼、耳、口、手、脑,使眼能识文字,耳能听言语,口能说能读,手能写,脑能思想。各国之中,德国教育是最发达。他的国语教授法也顶精妙。我略微说些,给大家知道。

第一、诵读的方法

(甲)发音正确 发音定要依标准音,不许夹土音。并制有发音图,好使教员容易明白。

(乙)抑扬适宜 文章的抑扬顿挫,都与文章意思有关系。比方疑问文、命令文等,都可从抑扬顿挫里面显出他的神情。

(丙)流畅清楚 诵读如不流畅,不但说话不得清楚,并且不容易明白文章的意思。所以读书总要使他清清楚楚,不可有一个字含糊。

第二、读本的材料

(甲)实用的 小儿进学校,第一要学得实用的知识技能。所以读本的材料,要合实用,方能有益于生活。

(乙)美的 美的文章,可以叫性情高尚活泼。国家有这种国民,社会上有这种人,方才算得文明国呢。(www.xing528.com)

(丙)国粹的 一国的人,对于他本国的国粹,都觉着格外津津有趣。注重国粹,不但在本国生活有益,并且可以养成爱国心。

第三、统合的教授法

(甲)诵读 有细读粗读两种。细读要明白内容,背诵文学的文章。粗读是练习诵读,注重腔调。

(乙)作文 笔述作文,都要认真改削,注重文法文体同难解的字句。

(丙)会话 就读本材料会话,要语音语法正确。

(丁)笔述 要没有错字。

照这样说来,小学校教授国语包含很广,决不是几本白话教科书就是了。这件事有前后两端。前端是要有标准语、标准音,后端是研究国语科的内容。

统一国语,本来是顶大顶难的事情。他们几千万人的小国。尚且好多年统一不来,何况我们四万万人的中国呢?这话说来很长,我简单说两句。第一要定标准语。比方“什么”“甚么”这一句话,我晓得的就有一二十种(大半都写不出来)。又比方“背心”这一句话,有“马甲”“背搭”“坎肩”“搭肩”“领衣”“领褂”的不同。假能定“什么”“背心”做标准语,写出来就全要写“什么”“背心”,不可再写别种了。“什么”“背心”四字,定了怎么样念法,就要全照这个声音念,不可再念别种声音。这就是标准音了。有了标准语同标准音,就要把他推广起来。所有戏曲、小说、演说同上等社会的往来,学校的教授,都要用这标准语标准音,慢慢的、自然全国能统一了。推广国语的方法很多,学校教授自然是顶要紧的,但我有两句最要紧的话。学校固然应当教授国语,但不可全用白话,丢了文言。因为有许多意思,不是白话能达得出的。我国的国粹,更是非从文字入手不可的。况且我国现在的文言与白话,离开的太远。白话太不文明,定要取浅易的文字来改良白话。口里说的话,还要文来改良。笔下写的,不能全离了文,那是更不必说了。某通俗教科书的口语文,如“学了本事在肚里”之歌,看了令人好笑。这就是硬用白话的毛病了。

现在标准语标准音,没有确定通行。小学校就可以不教国语吗?这话我又不以为然。我的意思,小学校教授口语文,于统一国语之外还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口语文容易学容易写。小学校教了口语文,可以使一般国民用口语文写出自己的意思,明白别人的意思。第二个目的。口语比文言容易。先从口语入门,渐渐的学文言省力很多。文言学得成固然是好,文言学不成,还有口语文可用。所以我想现在虽说不到就要统一国语,只要教科书上加点白话,作文也作作白话文,口音正确不正确且不去管他。毕业的学生,能作文言固然是好,否则文言夹白话,或全是白话,或夹些土话,都可由他去,总比不能写好得多呢。不过说到教科书的内容,应当注重实用的、美的、国粹的。由口语文渐进为文章,万万不可全用白话,更不可将古典教科书,硬翻成白话,便叫他国语科了。就是白话文,也要检点。不可太粗、太俗、太陋。我对语言文字的意见,是要语言渐高尚,文字渐平易,求他一致。就是不能一致,也要相近。倘若语言鄙陋,去文字一天远一天,恐怕多少年后连我们现在这点文明,要一起丢到爪哇国去。同野蛮人一样。岂非顶可哀的事吗。

这个问题很大。我说了这一大篇,还不能把我的意思说完。我想大家研究研究,有什么意见请寄下来,登在本杂志上,以便大家讨论。我还有许多意见,稍微闲些打算再写出来请教请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