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失败、挫败、阻挠、失意或“碰钉子”。早在我国古代,《管子·王辅篇》就有“兵挫而地削”之说,《后汉书·冯异传》则有“北地营保,安乐观望。今编域获全,虏兵挫折”之说,这里的挫折是指兵家战争中失利。而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个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的确,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从出生伊始,挫折始终与人相伴。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航程,那么挫折便是伴随着航程的大大小小的浪花。当生命之舟驶离温馨的港湾,等待我们的将是风浪的搏击——既体验艰辛又品尝前进的喜悦。如果将成功比作太阳,那么挫折便是日蚀或黎明前的黑暗,人不能永远生活在阳光下,挫折有大有小,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有了这一认识,青少年便有了心理准备,便能较坦然地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挫折。而不会片面认为别人都那么开心,唯有自己烦恼不尽。
从挫折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感受也越强烈。另外,挫折情境又可分为实际挫折与想象挫折,前者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有限的,可估量的,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是无形的、无限的、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见后者对人的影响更大、常常在人行动之前就把人先击倒。比如一个自卑感较深的学生,在没与人交往之前,先想象自己肯定会失败,别人不会接纳自己,因此不敢去交往、而实际情形并没有这么糟。
那么,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将之归结为客观的外界因素和主观的内部因素两类。
1.客观的外界因素:即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和阻碍,如恶劣气候、意外事故,疾病、亲人的生离死别等是人难以预测和左右的产生挫折自然环境因素。但人的挫折更多的来源于社会环境因素,即政治、法律、经济、风俗、习惯、道德等方面的限制。如“文化大革命”十年大量的冤假错案,导致很多家庭家破人亡;人际关系紧张,才能得不到发挥;青少年与父母的隔阂,产生代际冲突等。
2.主观的内部因素:即个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如个人生理缺陷,像色盲者不能成画家,身材矮小不能当篮球运动员,高度近视不能当飞行员,弱智者无法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等都属于个人生理因素方面造成的挫折。而心理因素方面主要是动机冲突而引发的挫折。人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当以上动机相互排斥或难以取舍时,就会形成动机冲突。动机的冲突常常会造成动机部分或全部的不能得到满足,同时,也就使动机所指向的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产生挫折感。
动机冲突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双趋冲突又称正冲突。是指对于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由于实际条件限制而产生难以作出取舍的冲突情境,即“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境。如周末既想看精彩影片又想回家看望父母,产生内心冲突。(2)双避冲突又称负冲突。是指对于两个可能对个人具威胁性、不利的目标不得不二择一时产生的冲突情境,即“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情境。如有的学生既不想努力学习,又害怕考试不及格,但必须选择一种。(3)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指个体对于同一目标产生接近和逃避两种动机、由此产生矛盾心理情境。如既想健美又怕锻炼辛苦,既想参加社会活动又怕影响学习,既想参加比赛又怕失败等,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日常生活中最多。
心理因素方面还有: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方法片面、缺乏相应的知识易造成挫折;能力与期望相矛盾也易产生挫折。(www.xing528.com)
实际上,挫折是人的一种自我的内心感受,与旁观者关系不大。挫折的产生与一个人的动机、需要、抱负水平、对成功的预期有重要关系。与一个人对挫折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同样的挫折情境,由于主体的感知不同,承受能力不同,产生的挫折体验也不同。有的人一遇挫折便以为遭遇了灭顶之灾,愁眉苦脸,叹自己“命苦”、“倒霉极了”,而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将挫折当成人生教科书引导人们奋进,驾驭人生的至理名言却反映了一种强者的胸怀。比如鲁迅先生说:“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而牛顿说:“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
青少年除认识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之外,还应该认识挫折对人具有激励和消极的双重性,即挫折对人有利有弊。
就利而言,挫折会给人经验,催人成熟,使人奋起。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自古英雄多磨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挫折对青少年来说有成长和锻炼两种功能:
一是成长功能——学会做人。人的一生要不断地适应社会要求。适应得好便心平气和,不适应则觉得别扭失意。适应要求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一个不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孩子,正是在磕磕碰碰的过程中,在成人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惩罚、引导中学得适当的行为举止,为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一个备受溺爱,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不免到处发生矛盾冲突。
二是锻炼功能——增强意志力。如今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从小生活在被周到服务的氛围中,很多压力往往由父母去承受,因此行为上常表现得浅尝辄止,缺乏忍耐力,好话赞歌听惯了,批评逆语受不了。日本的大多数幼儿园,无论春夏秋冬,都让孩子裸身锻炼,即使大雪纷飞,也只让穿一条蓝色运动裤和一双白球鞋在户外锻炼,冬天坚持洗冷水澡。1992年8月的“中日儿童联合探险夏令营”中中国孩子打了“败仗”,原因不在智商,而是意志脆弱,自立精神和适应能力、应急能力太差。缺乏刻苦磨练、战胜困难的勇气。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正是意志力的“运动场”。有辛劳的汗水才有愉快的体验,有饥饿的体会才能吃出食品的美味,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更能战胜下一个困难和挫折。一个哲人曾说过:“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无数伟人正是在无数困境中锻炼了勇气和魄力。
就弊而言,挫折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学习上的困难,交友上的不顺,虽是小事,但积累起来却消磨人的锐气;而高考落榜,招工无名,情场失恋,家庭变故等大挫折,却往往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产生人生危机,一般来说,伴随挫折产生的情绪体验,几乎都是负性情绪,即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消极情绪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必要反应,但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长期的消极情绪积累,不但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使神经过度紧张,甚至机体发生病变,而且使人失去心理平衡,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比如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使之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影响青少年潜能的发挥,使之常以“我不行”、“我太笨”等自责的态度逃避难题,使之常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命运和机遇,使之受挫后成就动机降低、抱负水平下降。可见挫折带来的真正威胁,不在于已发生的,不可挽回的挫折本身,而在于如何承受、转移挫折感受和如何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