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莱州湾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的毛蚶修复效果评估

莱州湾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的毛蚶修复效果评估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调查情况看,毛蚶群体组成以1龄贝占绝对优势,高达71%。这是由于第二批次毛蚶的放流苗种体长未达到拖网作业的捕捞规格,此时的毛蚶渔获仍为第一批次毛蚶放流群体及毛蚶自然群体。恢复区毛蚶的生物量明显增多,增殖效果较好,但从存活状况与放流量相比较,毛蚶的存活率不高。

莱州湾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的毛蚶修复效果评估

毛蚶放流前:从调查情况看,共采到毛蚶样品总数为141粒,对其进行生物学测定,壳长分布范围1.09~5.30 cm,平均壳长3.13 cm,优势组为2.50~3.50 cm(46.1%);体重分布范围0.70~36.49 g,平均体重10.63 g。毛蚶平均密度1.2 inds/m2,最大密度9.1 inds/m2,最小密度0.33 inds/m2;平均生物量20.1 g/m2,最大生物量95.9 g/m2,最小生物量4.5 g/m2,壳长频率分布图见图8-132。

图8-132 壳长频率分布图

放流后状况:2012年7月,实施毛蚶增殖效果的第一次跟踪调查,共采到毛蚶样品总数为340粒,对其进行生物学测定,壳长分布范围1.2~5.40 cm,平均壳长2.43 cm,优势组为2.00~2.50 cm(41.2%);体重分布范围0.63~36.49 g,平均体重6.63 g,优势组为6~10 g,占34.1%,毛蚶平均密度7.2 inds/m2,最大密度30.2 inds/m2,最小密度0.33 inds/m2;平均生物量26.1 g/m2,最大生物量130.9 g/m2,最小生物量4.5 g/m2,见壳长频率分布图(图8-133)。从调查情况看,毛蚶群体组成低龄贝居多,以1龄贝占绝对优势,高达79%,2龄以上成贝占18.37%(图8-134),这是由于第一批次毛蚶的放流苗种体长均达到拖网作业的捕捞规格,此时的毛蚶渔获分别为毛蚶放流群体及毛蚶自然群体。

图8-133 壳长频率分布图

图8-134 毛蚶的年龄组成

2012年10月,实施毛蚶增殖效果的第二次跟踪调查,共计捕捞毛蚶320粒,对其进行生物学测定,壳长分布范围1.1~5.30 cm,平均壳长2.73 cm,优势组为2.50~3.00 cm(37.5%);体重分布范围0.61~36.05 g,平均体重8.63 g,优势组为7~10 g,毛蚶平均密度6.9 inds/m2,最大密度33.2 inds/m2,最小密度3.23 inds/m2;平均生物量28.2 g/m2,最大生物量170.1 g/m2,最小生物量4.3 g/m2,见壳长频率分布图(图8-135)。从调查情况看,毛蚶群体组成以1龄贝占绝对优势,高达71%。从调查结果看:毛蚶壳长频率分布与第一次跟踪调查相比,变化不大。这是由于第二批次毛蚶的放流苗种体长未达到拖网作业的捕捞规格,此时的毛蚶渔获仍为第一批次毛蚶放流群体及毛蚶自然群体。(www.xing528.com)

图8-135 壳长频率分布图

2013月6月,实施毛蚶增殖效果的第三次跟踪调查,共捕获毛蚶1 040粒,三个批次放流苗种体长均达到拖网作业的捕捞规格,毛蚶数量显著增多,这说明毛蚶增殖放流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壳长分布范围1.02~5.00 cm,平均壳长2.02 cm,优势组为1.00~1.50 cm(44.9%)和1.5~2.0 cm(27.5%)(图8-136);体重分布范围0.60~32.19 g,平均体重3.24 g,优势组为0.6~2.0 g,占48.3%,毛蚶平均密度17.2 inds/m2,最大密度40.3 inds/m2,最小密度9.3 inds/m2;平均生物量36.1 g/m2,最大生物量240.7 g/m2,最小生物量8.5 g/m2

恢复区毛蚶的生物量明显增多,增殖效果较好,但从存活状况与放流量相比较,毛蚶的存活率不高。

图8-136 壳长频率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