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解析: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吸附池与沉淀池之和,仍小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容积;反之如果池容不变,曝气量不变的话,可以提高处理能力。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处理含悬浮物和胶体物较多的有机废水,而对于溶解性有机物较多的废水不宜用此法。处理效率不如普通活性污泥法,因排除的活性污泥中含有许多尚未氧化的有机物。
2.B。解析:表述意思反了。
3.A。解析:注意各种类型的交换树脂的有效pH值范围不同。
4.A。解析:一般情况,沉砂池中的沉淀为自由沉淀;给水处理的混凝沉淀池为絮凝沉淀;高浊度水的沉淀为拥挤沉淀;污泥斗或沉泥浓缩池的沉淀为压缩沉淀。
5.A。解析:B项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C项化粪池为沉淀和发酵作用;D项离子交换器为离子交换作用。
6.B。
7.C。解析:混凝过程的水利条件要求为:混合阶段20~30s,最多不超过2min;反应阶段一般为15~30min,使小絮体继续长大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絮体。
8.A。解析:长宽比以4~5为宜。
9.A。解析:BOD的范围应在2~4mg/L之间;SVI值小于50表示污泥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值大于150表示有污泥膨胀现象;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时间为4~8h,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时间为20~48h。
10.A。解析:高负荷生物滤池提高了滤池的负荷率,因此,微生物代谢速度加快,生物膜增长速度加快。由于大大提高了水力负荷,对滤池的冲刷力加大,使生物膜加快脱落,减少了滤池的堵塞。但产泥量也增加。
11.D。解析:设V1为初始含水率(PW1)时的污泥体积,V2为浓缩后含水率(PW2)时的污泥体积,则求体积比为。将题中各组数带入,D项是2,表示体积减小一半。
12.C。解析:离子交换法是处理硬水、除盐以及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的一种方法。C项答案过于片面。
13.D。解析:D项应该用中和法处理。
14.C。解析:初次污泥、腐殖污泥和剩余污泥经过消化处理后,即为熟污泥或消化污泥。
15.D。解析:A/O法是以除磷为目的的工艺,严格控制好氧硝化的发生位置,保证磷的去除。所以高浓度氨氮废水在厌氧段是不会有任何去除,后续好氧段的硝化作用也有限。
16.C。解析:对于活性污泥法,铬、有机氯在好氧处理中对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成为有毒物质;合成氨废水中的营养物质不够,可能会需要补充碳源或者磷、硫等其他营养物质。故而C正确。
17.C。
18.A。解析: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混凝效果大大高于普通混凝剂,投药量相对较少。有机物混凝剂应较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为普通盐的1/3~1/2)还要少。
19.B。解析:活性炭易吸附分子量较大的饱和化合物。
20.B。解析:电渗析利用的是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发生迁移。而有机物不是阴、阳离子,不能用电渗析处理。
21.A。
22.D。
23.C。
24.A。
25.D。
26.D。
27.A。
28.A。解析:二级排放标准为0.5mg/L,污水的浓度cCN-=10mg/L,则(10-0.5)×100%/10=95%。注意此题与水体自净练习的区别。
29.D。
30.B。
31.D。
32.C。
33.A。
34.C。
35.A。
36.D。
37.D。
38.A。解析:臭氧氧化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脱除污水色度和杀菌消毒。
39.B。解析:浓度标准只是规定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而总量标准与水环境容量相关。
40.B。
41.A。解析:格栅是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预处理方法,一般用来拦截污水中颗粒尺寸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杂质。
42.B。解析:正确的说法为高温消化相对于中温消化,消化速度加快,产气速率提高。
43.C。解析:SVI为污泥体积指数,是指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44.C。解析:好氧生物膜工艺处理废水时,为保持生物膜的活性,应控制厌氧层的厚度,避免其过度生长,并使得生物膜不断生长、脱落和更新。
45.A。解析:污泥机械脱水之前预处理的目的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机械脱水效果与机械脱水设备的生产能力。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化学调理法、热处理法、冷冻法及淘洗法等。但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调理法,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www.xing528.com)
46.B。
47.C。解析:初次沉淀池的E=(L1-L2)/L130%=(300-L2)/300L2=210mg/L
即初沉池出水BOD5浓度210mg/L,故曝气池进水BOD5为270mg/L
则曝气池容积
V=aqv(L0-Le)/Xv(1/θc+b)=0.5×(210-20)×20000/[3500(0.1+0.06)]=3393m3
ΔX=XvV/θc=3500×10-3/10×3393=1187.5kgVSS/d
48.C。解析:树脂对离子的选择性和离子种类、树脂交换基团的性能有很大关系,在常温和低温浓度时,各种树脂对离子的选择性顺序为:
强酸阳离子树脂:Fe3+>Cr3+>Al3+>Ca2+>Mg2+>K+=NH+4>Na+>H+>Li+
弱酸阳离子树脂:H+>Fe3+>Cr3+>Ca2+>Al3+>Mg2+>K+=NH+4>Na+>Li+
强碱阴离子树脂:SO2-4>NO3->Cl->OH->F->HCO-3>HSiO2-3
弱碱阴离子树脂:OH->SO2-4>NO3->Cl->F->HCO-3>HSiO2-3
49.B。解析:Cd2+=0.1mg/L=8.9×10-4mol/L
lg(8.9×10-4)=14×2-2pH+lg(2.2×10-14)
pH=8.7
由于pH=8.7[H+]=10-8.7mol/L
因[OH-][H+]=10-14
故[OH-]=10-5.3mol/L
Ca2++2OH-→Ca(OH)2
[Ca2+]=1/2[OH-]=1/2×10-5.3=2.5×10-6mol/L
50.D。
51.B。解析:水环境容量一般用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来表示。
52.A。解析:二沉池表面积的确定,应主要考虑二沉池表面负荷率与污泥界面固体通量。
53.D。解析:稳定塘的处理负荷是有限制的。
54.D。
55.C。
56.A。解析:兼性厌氧反硝化菌在缺氧环境下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实现过量吸磷同时反硝化脱氮。
57.C。
58.A。解析:103~105℃下烘干的总悬浮物为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通常作为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59.B。解析:由COD定义及氧化还原反应可得,氧化94mg苯酚(C6H6O)需要7×32mgO2,则COD理论值=(7×32mg×100mg/L)/94mg=238mg/L。
60.A。
61.C。解析:SS(固体悬浮物)是指水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颗粒物,为水中总固体除去溶解性固体的部分,而VSS(挥发性悬浮物)是指悬浮物中的可挥发性部分。由此得出SS=260mg/L,VSS=200mg/L,其中SS=VSS-灰分。
62.D。
63.C。解析:影响硝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①温度;②pH;③溶解氧;④污泥龄;⑤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其中,溶解氧浓度小于1mg/L时,硝化反应会受到影响。
64.C。
65.A。
66.A。解析:氧垂曲线临界点为最缺氧点,即溶解氧浓度最低点。
67.D。
68.C。
69.A。
70.C。
71.D。
72.C。
73.A。解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