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因素分析-《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成果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因素分析-《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据对学生体育活动次数相应的体育学习态度得分统计,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有些老师的体育观念陈旧,理论知识贫乏,以及体育教学形式等没有进行改革,体育教学单调无味,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认为,体育氛围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等有重要影响。

第一,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特征。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就是在以往的体育学习中形成的心理状态,对体育学习产生重要影响。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重文轻武,应试教育盛行,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体育,到中学、大学一直学习体育,在这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定势的体育学习不良心理,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学生常常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积极性,厌烦体育学习,有的学生逃避体育课程、体育锻炼等,影响了体育教育效果以及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第二,学习态度。G.奥尔伯特认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了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他的研究着重于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内在结构或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性,它是对个人行为一贯地、有规律地发生作用的心理结构。M.米洛开奇认为:“态度是一种具有结构和组织的复杂的认知体系。”他把态度理解为个人对事物的内在信念的总评价,强调态度是一种认知体系。M.谢里夫认为:“态度是生物有机体对于对象和现象发生反应的准备状态,使个体的反应带有选择性、方向性以及一定的持续性。”由此可见,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所接受的体育影响和教育密不可分,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经过长期孕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复过程:①当体育学习态度处于服从阶段时,表现出体育行为不是自觉行为,只是在某种压力或被迫下采取的行为。如:绝大部分学生只把它作为考试的需要,并不是全心喜欢它,由于没有自觉性,因而其行为缺乏长期性和坚持性。②当体育学习态度处于同化阶段时,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这一阶段的体育行为有了自觉性,但不稳定,仍缺乏经常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同化能否顺利进行并能积极转化,提高外界影响力和学习对象的吸引力是关键。我们可以从课程的设置、教法的变化、课后的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设施等方面来考虑,以便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体育技术。③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完成整个过程。有的人能完成,有的人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育。一个人的态度与其行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据对学生体育活动次数相应的体育学习态度得分统计,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行为的动力作用,这样的行为才能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坚持性。

第三,课堂教学。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旧的“三中心”教育指导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均为一贯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基本相同,大喊“改革、创新”,但说归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存在片面性。有些老师的体育观念陈旧,理论知识贫乏,以及体育教学形式等没有进行改革,体育教学单调无味,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www.xing528.com)

第四,学校体育氛围。体育氛围是指学校体育环境、学生体育热情、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许多学生认为,体育氛围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等有重要影响。体育氛围具有感染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