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媒体环境下大型受众调查
(1)国外的受众调查研究。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互联网与美国人生活项目”与“新闻业杰出规划项目”进行了联合调查,该研究从新闻的多平台使用、即时新闻的使用、人与新闻的互动关系、受众新闻消费环境和偏好等各个方面对当下美国新闻消费图景进行了勾勒。研究发现:①“全时”“多平台”新闻获取已成为常态;②人与新闻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新闻变得个性化、社会化和可参与;③无线端新闻受众新闻获取信息量更大,他们的新闻媒介使用更加多元,新闻内容兴趣主题更加广泛;④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特征、受众关注的新闻主题、传播平台使用特点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改变。(杨晓白,2010)
在多平台的新闻媒介使用研究方面,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雷诺兹新闻研究所在2012年1月至3月对美国1015名受众开展了“移动媒体新闻消费全国调查”(Mobile Media News Consump-tion National Survey)。美国报业协会2012年1月20日至2月1日的10天间,针对美国2158名报纸读者所做的“报业多平台使用”(Newspaper Multi-platform Usage)调查。我国学者郭之恩(2013)通过这两个调查,对美国多平台新闻消费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对同一份报纸的多平台(纸质版、电脑版、平板电脑版、智能手机版)的受众使用展开分析,结果发现:①不同平台的消费者构成情况不同,不同性别、年龄对不同平台的偏好不同;②不同平台的新闻消费诉求不同,一是内容偏好不同,二是受人际交流影响;③消费者消费的新闻内容不变,但平台在变化;④APP新闻阅读量已经超越了普通新闻网站;⑤不同媒体平台的物理性质也决定这种平台的使用场景。
英国方面,路透社新闻研究所(隶属英国牛津大学政治与互联网研究学院)联合BBC、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舆观调查网YouGov和发布了《2012年全球性数字新闻调查报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2》,这份报告呈现了英国、美国、德国和丹麦四国在数字化时代新闻消费的概况,详尽分析了欧美各国新闻消费的特点并比较了各国新闻消费的不同。研究内容包括新闻消费偏好(频率、渠道、来源、时间、地点、内容);政治新闻的参与、商业新闻的消费;网络新闻类型、渠道、APP新闻以及新闻的参与行为。
(2)国内的受众调查研究。
近年来,国内方面并没有专门针对新闻的大型受众调查,与此相关的受众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于2009年5~8月在上海展开了《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上海受众》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上海市除崇明县(现为崇明区)外的18个行政区常住的成年人,采取了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该调查的核心是实证考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媒体使用和日常社会交往的形态,以及人们对社会阶层分化的感知和态度、对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影响它的各种因素的看法、涉及公共议题的意见表达趋向、公共生活的参与等。基于这项调查的数据,有四篇文章聚焦新媒体的使用:《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及评价》(张志安,2010)、《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使用与评价切入》(潘忠党,於红梅,2010)、《社会交往与手机使用:上海受众手机使用的实证研究》(楚亚杰,2010)、《新技术环境下上海市民媒介使用现状与特征》(周葆华,2010)。
二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于2009年7~11月在天津、上海、广州三地展开了《新媒体与沿海发达城市市民的媒介选择》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重点选择了沿海“三大经济圈”的代表性城市,对这些城市居民中的互联网和手机使用者进行了大样本电话调查。
三是中山大学985工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基地”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2013年城市受众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具有何种行为特征,主要调查其在新旧媒体的使用时间、媒体偏好和媒体信任度等方面的异同。
综上所述,大型调查中与新闻使用情况相关的结论有以下五点:
1)信息需求层面:新闻是受众最重要的信息需求之一,在各类信息需求中排名第三(前两位是即时通信与搜索引擎)。
2)获取方式方面:中国受众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多数受众采用三种以上媒介平台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提供方面各有千秋,电视新闻在权威消息发布上依然具有独特优势。
3)使用环境方面: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场景在发生变化,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在家里获取新闻的比例大幅提升。
4)信息质量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中国网民对门户和新闻网站在信息内容质量方面的评价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网民对论坛/博客在体现民意、民情等方面的评价比传统媒体、门户和新闻网站都要高。
5)影响因素方面:除了人口特征以外,受众的社会交往会对新闻信息获取产生影响。(www.xing528.com)
2.全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行为相关研究
关于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信息行为,文献中有两个维度的行为研究:一是受众新闻获取和参与行为研究;二是媒介选择与使用研究。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如下:“参与与获取”是基于新闻与人的作用关系而提出来的行为概念;媒介选择与使用是基于人使用新闻的流程环节而提出的行为概念。对大众传播范畴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而言,无论是参与行为还是获取行为都要经历媒介选择和使用环节,但不是所有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都涉及参与行为。
(1)受众新闻参与行为。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应用,互动性成为网络时代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特性,受众的新闻参与行为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顾洁(2013)在对BBC UGC HUB(英国广播公司用户生产内容集成中心)的新闻实践进行审视的基础之上,认为“用户生产内容”(UGC)已经不足以准确地描述融媒时代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图景,并尝试提出“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两个全新概念。张思斯(2013)通过对BBC的世界新闻频道中受众的互动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这些创新的模式包括技术互动和内容参与两种类型。顾洁,朱宏展(2014)则进一步通过讨论了BBC受众参与模式创新与保持新闻价值之间的问题。钟剑茜(2012)总结了在融合媒体时代纸媒的受众新闻参与行为。刘瑞英,张健康(2010)比较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受众参与行为的不同。
以上所有关于“受众参与”的研究展示了融合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与新闻受众之间在技术的、内容的、节目形式的各个层面的融合与互动,他们的视角不再局限于受众/传者的单一、对立的视角,既可以是“受众使用行为”,也可以是“传播者行为”。因此,“受众参与”研究是一种基于融合媒介环境的新闻媒体与受众的“互动行为”或者称为“合作行为”研究。这些研究都不是量化的研究分析,而是基于定性的描述与总结。
(2)新闻媒介选择与使用行为。
在全媒体新闻媒介选择与使用主题文献检索中,发现有以下两种类型的研究。
第一类是多元复合媒体环境受众的新闻媒介选择行为研究。
文献中有3篇涉及受众新闻媒介选择。谭红成(2008)基于消费者的媒介选择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媒介选择行为分析理论框架,提出了媒介选择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樊华(2011)提出媒介融合下的受众行为可用六个维度来加以描述,分别是结构性、介入度、影响度、互动性、公开性和群体感。荣荣,张晓艺(2012)以非官方新闻类微博、报纸、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手机彩信报、纸媒官网电子报、纸媒在微博中的官方账号、手机APP新闻客户端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对融合媒介的选择机制。
第二类是融合性媒体的受众使用研究。
王小新(2013)通过百度热搜词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发现受众网络新闻行为的特点。王呈,马玲,吕辰晶(2012)研究了社交网络中的受众新闻信息行为,发现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选择新闻以及选择阅读新闻的工具和平台的主动性提高,就网络社交与网络新闻阅读之间的联系而言,该研究表明其关系仍不够紧密,社交在新闻阅读上只是一种增值方式,新闻阅读也没能占有更多的社交时间。曹朦(2014)对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受众使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受众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人群,他们大多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来阅读此类新闻。受众认为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优点是阅读方便快捷,与社交软件进行“绑定”推送的传播模式能加大受众阅读的概率,同时受众对新闻标题与图片的兴趣决定了其是否查看新闻具体内容。
目前在融合新闻领域研究最多的是手机新闻受众行为研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继手机报后,手机新闻APP的受众使用更成为研究焦点。(黎娜,2009;肖飞,2013;王超群,2014;宫承波,王欢,栾天天,2014;孙望艳,2014)
在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缺乏以下三类研究:一是专门的大型的全媒体新闻信息行为研究;二是多元化新闻媒介使用行为的研究;三是新闻媒介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