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广播专业化发展的社会场域,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说广播专业化的目的是在市场中对顾客偏好和产品特性实现最优匹配,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那么这种竞争则不仅仅是在广播电台频率之间,它包括了广播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多重市场竞争。所以,这里的媒体竞争指的是广义媒体市场的竞争。
图3-4 2005—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播媒体受到电视的强大冲击,蜕变成名副其实的边缘媒体。广播不再是受众必须接收的媒介,受众不再需要从广播获取信息和得到娱乐。仅从一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广播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的发展速度之慢:1985年以后,电视的人口覆盖率不仅长期超过广播,而且在1993年最多时,超过广播将近6个百分点,超过广播的对应覆盖人数将近7000万。这种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越来越大,直到1996年以后,广播与电视间的覆盖差距才得以缩小。就技术、资源投入和接收成本来说,广播的覆盖都比电视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这一时期广播覆盖率大幅度落后于电视的事实则正好与整个广播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的时间段相吻合,从而反映出广播在媒体竞争中处于被忽视、被压制的弱势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播进入专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正是面对电视激烈的冲击和竞争,摒弃综合型的节目编排方式,转而用细分市场、精确定位目标群体的方法组建频率,设置节目,将市场的蛋糕做大,并逐步走出弱势媒体的不利位置。(www.xing528.com)
新世纪之交,广播等传统媒体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媒体市场中新的竞争者——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个性化、定制化让广播专业化建立起来的市场细分优势不复存在,广播种群在形态上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走在国内广播专业化发展前列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1997年开通了《人生热线》节目的网上专栏《网络人生》,2001年开始通过网络中心的设置,逐步实现了8个系列台的网上播出,2005年又开办了国内第一家面向大学生的网络电台青檬网络电台(www.qmoon.net),利用网络平台全天候不间断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媒体市场竞争还来自广播市场内部的竞争,虽然广播媒体一般不存在跨地区的竞争,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每家广播电台平均拥有10套以上的播出频率,在有些竞争激烈的地区广播频率超过20套。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专业化的实质是差异化,专业化是将广播市场的蛋糕做大,让人人都能分到蛋糕,而不是在现有的蛋糕份额下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虽然,目前我国广播专业化程度不高,同一地区仍然存在广播频率重复、“撞车”的状况,但是随着广播专业化进一步发展,市场地位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这仍是广播开拓市场,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争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