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纵向梳理来看,我国广播媒介经营跟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呈现出阶段推进的变化轨迹,虽然这种变化有时会滞后于媒介改革的整体脚步。如果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看做同一时序空间,横向比较我国广播媒介的经营管理实践,则呈现出异步性、分层化的特点。
虽然现代化是整体性的,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一场全面性的变革过程,但是在现代化的实际进程中,却往往不可能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同时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往往是整体性与异步性交织在一起的。[7]放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和沿海中心城市已经步入现代化阶段,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还徘徊在现代化的门槛边,兰州、太原、沈阳等城市则处在工业文明阶段。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比如武汉,在光谷高新技术园区,这里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人才和科技企业,已经步入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即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青山红钢城,高耸的烟囱告诉人们这里尚处在“第二次浪潮”的工业文明阶段;再往城外走一点,则会看到一幅典型的农业文明的画面。与中国现代化进程高度对应,我国广播媒介的经营管理也呈现出整体推进与异步分层交织的局面。比如,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的营利性经营收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早在2003年,这些地区的广播广告收入就超过了亿元,且早已摆脱单一依靠广告的经营模式,营利模式多元化,上海、北京等地的广播媒介已经上市,走上资本化运作的道路。而在中部和西部,一些省级广播的广告年收入不足北京电台的1%,经营方式单一,经营思路僵化,高度依赖医疗热线广告。
广播经营管理明显呈现出东部强西部弱,城市强农村弱的分层态势。从地区分布来看,年收入超过亿元的广播电台90%以上在东部和沿海地区。2003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发展年”,从广告收入的数据来看,这一年北京电台创收将近3亿元,在全国电台中保持领先;广东电台在2003年的广告经营收入是1.73亿元,并且推出了“股市广播”、“教育之声”、“健康之声”等专业频率,多元发展;上海电台2003年的广告收入是1.62亿元,上海电台各广播频率通过集团化统一部署,获得了比原来更大的资源利用与调配权力,各频率按照明确的创收目标、运营成本、利润目标进行运作;2003年,深圳电台的广告经营收入达到了1.3亿元,深圳电台通过开办“看得见的广播”,以多种形式的户外、现场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拉升收听率的方式获得了成功。
2010年,全国广播媒体中广告收入最高的江苏省,达到10.18亿元,其次是广东省的9.86亿元,浙江省排在第三,是9.00亿元,而广告收入排名垫底的几个省份西藏、青海、宁夏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0.01亿元、0.07亿元和0.13亿元,排名最后的省份广播广告收入不到江苏省的0.1%。图2-2为2010年中央直属与东部、中部、西部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比值。(www.xing528.com)
从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层级来看,中央级广播电台获得了对广播资源和广播经营更大的支配权力,凭借着先天优势,它们对广播经营的布局视野更开阔,步子更大,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屡次改革,全面出击,运用全媒体布局经营广播,获得了很大成功。省级广播电台这些年通过积极的市场探索,有些已经成功上市,走上资本运营的道路;一些地市级广播电台经营得也算有声有色,再往下到县级,广播则完全是一片萧条景象,广播在与电视合并的过程中生存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甚至没有专门的广播从业人员,更谈不上专门的广播经营了。从收入结构来看,总体来说财政拨款占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递减,由最高时的100%,下降至近年来的12%左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的数字比地市级广播电台更低。比如21世纪最初三年,省级广播电台财政拨款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平均值为1.8%,而地市级广播电台的这个比例为2.8%。图2-3为2010年我国四级广播电视机构广告收入分布情况。
图2-2 2010年中央直属与东部、中部、西部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比值
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