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同胞比较熟悉的抽陀螺活动,在台湾俗称“打干乐”。台湾的小孩子特别喜欢这项融技巧与挑战性为一体的活动。
在台湾,儿童们所玩的陀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木制铁角的“柴干乐”;一种是三角形铁制的“铁干乐”。近来,又有了一种轻便的塑料陀螺,只要用手即可使之旋转,适合于年纪幼小的孩童玩。而真正能够保存打陀螺原始乐趣的,还得数木制和铁制的陀螺。
台湾桃园大溪镇被称为“陀螺王国”,在这里不仅小孩子玩,成年人玩,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公公、老婆婆也精于此道,乐此不疲。街道上经常可以见到祖孙同时抽动重达20余斤的大陀螺,相互比赛、互不相让的有趣场面。大溪镇还成立了台湾惟一的一家“陀螺王俱乐部”,倡导“陀螺复兴运动”。
据说在日据时期,打铁陀螺的风气盛极一时,大街小巷随处都成为陀螺旋转的“战场”。遇到高手出场献技时,往往吸引大量市民群聚围观,喝彩声不绝,交通也为之阻塞。日本警察对此头痛不已,后来干脆下令禁打陀螺,有违反者立即抓起来并处以重罚,招致民怨四起。后来,这项广受喜爱的运动才得以恢复。
大溪镇人玩陀螺之所以能名震远近,不仅因为参与和喜好的人多,还在于它不断地改进陀螺的制法、重量和玩法,加大难度。说起陀螺的重量,大溪陀螺重达8斤、10斤、12斤的比比皆是,小孩子和老阿婆玩的通常都是8斤的,这种重量在别的地方已被列入高手方能涉足的领地。而大溪抽陀螺行家,动辄要摆弄36斤甚至50斤的特大“陀螺王”。打大陀螺需要很大的臂力才行,如果力气不够,连举都成问题,更何谈把玩。巨型的陀螺王,即使能抱上一抱,也是相当过瘾的妙事。大溪不少陀螺木面上都绘着八卦图案,内有“扭转乾坤”几个浑厚大字,即反映了陀螺旋转的特点,又给玩青增添了一层豪迈的气概。(www.xing528.com)
为了抽打大陀螺,大溪人独创了一种抽打的技巧。由于大陀螺不像小陀螺那样容易抛掷,所以,须先缠好绳子后,将陀螺顶朝下,然后奋力向前抛出,一待陀螺在空中翻身,钉尖着地后,人再抓住绳头反身炔跑,硕大无比的陀螺于是就转了起来。这套动作十分耗力,玩得多了,对身体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一个人玩陀螺毕竟不够刺激。在大溪,有几种群体共同参加的游戏玩法。木陀螺有“画圆圈”与“分边”两种玩法。前看是先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中再画一个三角形。参加比赛的人,先将自己的陀螺向圈内打去,再让其转出圈外,出来后只要仍然转着就算活,在圈内停止转动的为死。死了的陀螺,必须被迫放在圈中的三角形里,任别人敲击,俗称“钉死干乐”。看到自己心爱的陀螺被别人弄碎成两半,陀螺主人心中的悲伤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分边”的玩法是将参加者分成两组,每边轮流将陀螺抽打在泥地上,打得好的陀螺会在泥地上跳动,挖出一杯泥土来;不会打的人,打出的陀螺满地乱翻,最后死僵僵地躺在地上不动了。这些“死”了的陀螺同第一种玩法一样,要任对方将其打击损毁。
铁陀螺的玩法比较特别。双方在一个低洼的地方画出一个圈子,铺上草席,各自将陀螺转起来滑向低洼地的中心点,待两只陀螺碰撞后,必有一只被弹出圈外,即算输了。
如果你有幸到大溪镇参观,在尽情观赏大溪人的“打干乐”技艺后,别忘了也买上几只制作精美的台湾干乐留作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