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及其民俗特色

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及其民俗特色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台北孔庙占地17000多平方米,庙内以大成殿为主殿,坐北朝南,后有崇圣祠、明伦堂、圣祖祠等殿堂,四方围拥。祭孔大典一般在九月二十八日凌晨举行,届时,地方政府要全部出席参与祭典。每年祭孔大典时,参加者对于礼毕后带回去的昨肉和祭品非常重视,常分给亲友中正在就学的学童。

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及其民俗特色

圆山动物园西边过铁路线不远的大龙街上,座落着号称全台十二座孔庙中最大的孔庙“台北孔子庙”。

孔庙又称文庙。台北孔庙建于明末永历十九年(1665年),是在郑成功参军陈永华倡议下兴建的,原址在今花园街。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有完整建筑群的大庙。日军占领台湾后,将丈庙改为兵营,把孔子牌位拆下来做厕所踏板,把香炉移作尿缸。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又借口办日文学校需要材料、石料,将文庙拆掉,搬走一切可用的建村,一个具有230多年历史的恢宏建筑,终于毁于一旦。

1925年,台北士绅二百余人集会,决议募捐筹款重建孔庙,并于1939年竣工。后经修葺扩充,使孔庙恢复了昔日巍峨崇宏的面貌。

目前台北孔庙占地17000多平方米,庙内以大成殿为主殿,坐北朝南,后有崇圣祠、明伦堂、圣祖祠等殿堂,四方围拥。大成殿奉祀孔子牌位,其侧附祀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配”,东西两座庶厢奉祀12哲、72贤和历代大儒、崇圣祠奉祀孔子的五代祖先、孔子兄弟、四配之父、理学家之父等神位。

台北孔庙的正门,并非一个门而是一堵墙。根据古礼,某地若有状元及第者,才能建造孔庙的正门,因此又叫“状元门”。可当时台北并未出过状元,只好以墙代门。当然也有鼓励后进的人勤奋努力的意义。因此台北孔庙只得另建两个门,即西门——黉门和东门——泮宫,进入二门再通过礼门或义路,然后入櫺星门或中门——仪门(两门各有五扇门),最后才能到达大成殿。(www.xing528.com)

台北孔庙为古宫殿式,以黄琉璃瓦盖顶,庄严中透出华丽。檐、梁、墙、柱等装饰着鲜艳五彩的瓷砖或精细的雕刻。重檐翘角上雕龙欲飞、流云舒卷,山脊上宅塔挺立、双龙戏珠,下面石柱居中的一对则是蟠龙盘绕,云彩流动。据说当年建庙总工程师是泉州人王益顺,他与制图师周财反复研究后才确定仿泉州孔庙风格,所以台北孔庙今貌恍若泉州孔庙,被誉为“正统南中国式的孔庙”。

自1930年揭露起,由台北民间组织“崇圣会”主持,不顾日本占领军的压力,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都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抗战胜利后头两年,因经济不景气而暂停祭祀。1952年,台湾当局将祭日改为九月二十八日,并确定这一天为教师节,继续每年的祭孔活动,并由台北市政府主持。祭孔大典一般在九月二十八日凌晨举行,届时,地方政府要全部出席参与祭典。台北孔庙祭孔大典的乐曲、佾舞都是参考明朝南雍志的“文武图谱”及明朝李文藻的“类官礼乐疏”而制定的,乐器为周制宋式,服饰则参考宋、明服饰以新法裁制出来的。

祭典以鸣炮为开始信号,与祭官民依序行释尊之礼,跳八佾舞、奏雅乐和迎神之乐,并由主祭官朗读祭文。读完行三跪九叩礼。

晋鼓再响起,大成殿对面平常紧闭的仪门和櫺门一一打开,依礼将三牲祭品埋于土中,此仪式为瘗毛血。接着奏“咸和之曲”,开始“迎灵”、献帛、奉祀官(孔子七十七代孙)上香等,与祭者个个神情肃穆、屏息恭迎,伴随着鼓乐、八佾舞,逐一完成仪式。直到撤馔、关神、焚烧献帛、祝文,再度关上仪门及櫺门(等待下一年祭孔大典才打开),祭孔大典才宣告结束。每年祭孔大典时,参加者对于礼毕后带回去的昨肉和祭品非常重视,常分给亲友中正在就学的学童。祭孔时,必有太牢(即三牲)、牛尾上留着毛,据说,这是“智慧毛”,佩在身上可以增加智慧。所以每祭典终了,便可见年青人一拥而上,争拔牛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