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通识:静电感应和静电极化简介

物理通识:静电感应和静电极化简介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0.5格雷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其次,绝缘体由于原子核具有很强的束缚力,所以电子只能在原子核附近的范围内运动,并构成包含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的“电偶极矩”;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绝缘体中的电偶极矩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整体对外不显电性;而当有外电场时,每个电偶极矩都将受到一个外力矩的作用,使得所有的电偶极矩都将转向外电场的方向。图10.6静电感应和静电极化

物理通识:静电感应和静电极化简介

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在本质上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带电物体的周围存在电场,电场是一种物质,其具有质量、能量、动量等性质;电场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叠加满足平行四边形原则。为了定量描述电场的性质,人们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到作用力的角度引入了电场强度E 的概念,简称“场强”,其数学表达式为:

这个表达式说明:“在一个固定的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库仑力与电量总是成正比的。”此外,为了能更形象地描绘电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人们还画出一系列假想曲线,也就是电场线。电场线起自正电荷,止于负电荷,且不会相交;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任何处于电场中的电荷都会受到库仑力的作用,而电荷载体导电能力的不同(导体或绝缘体)则会导致不同的电荷分布现象,也就是“静电感应”和“静电极化”现象。首先,当我们把一个导体放置于外加电场中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会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使导体的一侧因电子的聚集而呈现负电性,在导体的另一侧则因为缺少电子而呈现正电性,这个现象就叫作“静电感应”,而产生的聚集电荷则叫作“感应电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施加外电场前,导体中的电子虽然是可自由移动的,但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始终是均匀分布的,导体在整体上呈现电中性;而当发生电荷聚集后(即施加外电场后),虽然在不同的局部位置出现了感应电荷,但导体在整体上仍然保持中性。如图10.5 所示,静电感应现象一般被认为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格雷在1720年首先发现的,而英国科学家坎顿和瑞典科学家维尔克则分别在1753年和1762年对静电感应现象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补充。

图10.5 格雷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www.xing528.com)

其次,绝缘体由于原子核具有很强的束缚力,所以电子只能在原子核附近的范围内运动,并构成包含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的“电偶极矩”;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绝缘体中的电偶极矩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整体对外不显电性;而当有外电场时,每个电偶极矩都将受到一个外力矩的作用,使得所有的电偶极矩都将转向外电场的方向。虽然由于分子热运动,这些电偶极矩的排列并不是特别整齐,但对绝缘体而言,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两个表面上,也将由于电偶极矩的定向排列而产生“极化电荷”,而这个现象就叫作“静电极化”。显然,如果突然撤去外电场,绝缘体中电偶极矩的定向排列又将变回杂乱无章的状态。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静电感应还是静电极化,都能使物体的两侧呈现等量异性的电荷,都是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的结果。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如图10.6 所示,静电感应现象中的电荷就像脱缰的野马,会有实际的定向移动,并最终聚集在导体的不同部位,形成感应电荷;而对于静电极化现象,绝缘体中的电荷则好比被拴在柱子上的马儿,马儿会尽量朝向草料槽的方向,但无论它如何努力,都不能挣脱缰绳的束缚。因此,静电极化现象中的电荷不会有定向移动,其微观分布的情况也不会有显著变化,但会形成极化电荷。

图10.6 静电感应和静电极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