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一首诗抒写自己关于辨别真伪的人生体验。他说在历史上,忠与奸、愚与智常常被人弄颠倒了, 把奸雄当成了圣人,把智者当成了笨蛋,诗题叫《放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就是“何事”的意思。第一二句非常尖锐地问道:早晨还装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样子,到晚上却被人戳穿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有出现过,但有谁能预先识破真伪呢?有谁能事先从麒麟皮下发现马脚呢?唉,伪君子从古到今都少不了,可是能辨伪的太少了。(www.xing528.com)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臧生指春秋时的臧仲武,此人足智多谋,当时人们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臧仲武根本不是什么圣人,而是凭自己的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宁武子,周王朝解体后天下大乱,宁武子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经常在人前装疯卖傻,人们以为他真的是个呆家伙,只有孔子才真正理解他,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便傻气。他那聪明有人赶得上,那傻气却是没有赶得上的。”臧仲武奸狡而诈圣,宁武子明智而装呆,各自都用假相掩盖了自己的本质。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仲武这样的假圣人,却嗤笑宁武子这样的大智者。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草丛中的萤火虫虽然发光,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是又圆又亮,但它并不是珍珠。世间的许多事情有点像草间的萤火和荷叶上的露珠,很容易以假乱真,蒙骗过了世人的耳目。
“不敢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燔柴”就是用柴烧出大火,“照乘”是一种贵重的明珠。假如不用燔柴大火来作比较,怎么能判定萤火虫的光亮不是火呢?不用照乘明珠放在露珠旁边对比,怎么能识别荷叶上的露珠不是明珠呢?诗人说对比是辨别真假的重要办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诗人在另一首诗中告诉人们另一种辨别忠奸的办法:让时间去检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每一个人都会露出原形。诗的前半说: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视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得七年期。
诗中说我给人们提供一种解决疑惑的方法,如果对一个人摸不准,用不着用龟甲占卜,用蓍草卜卦, 让时间去考验他就行,真玉烧三天也烧不坏,是不是豫章木要等它长了七年后才知底细。一个人伪装一天两天容易,伪装一月两月容易,要长期伪装得不露马脚就困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