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这儿为老子画一幅逼真的肖像,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太少,惟一可靠一点的材料就是《史记》中的老子传,而这篇传记不仅十分简略,而且还含糊其辞。司马迁一下说老子可能是与孔子同时的老莱子,一下又怀疑他是后孔子一百二十多年的太史儋。不过,司马迁还是倾向于认为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孔子还曾向他求过学。
下面关于老子的模糊肖像,只是对《史记》中老子传的临摹——
老子出生在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聃。那时楚国的苦县就是今天河南的鹿邑县。李耳为什么被称为“老子”呢?史无明文交待。《神仙传》说:他在妈妈怀里整整七十二年才出生,一落下地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妈妈便把她这个老头儿子叫“老子”。这作为笑话来谈谈当然可以,但要把它作为生平介绍那就真要闹“笑话”了。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古者,称师为子。”古人把老师称为“子”,“子”大概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老师”或“先生”,“老子”也许就是“老先生”的意思。至于何以把他写的书称为“子书”,等一下再作交待。
老子无疑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在周朝出任过国家藏书室的史官,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般都由学术界的领袖或名流担任。
孔子曾与鲁国的南宫敬叔一起到周的都城,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临别时老子告诉孔子说:“富贵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我当然算不上富贵人,只是窃取了有学问的虚名,所以我还是用言辞为你送行吧。”他停了一会儿又说:“孔丘呵,你所要恢复的周礼,当年倡导它的人的骨头都已烂了,周礼也失去了生命力。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货物也没有;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容貌谦虚得像个愚笨的人,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吧,这些东西对你没有好处。——我要送给你的话就只这些。”
回到鲁国后,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我知道鸟会飞,我知道兽会跑,我知道鱼会游。会跑的可以挖陷阱去捕获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杀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飞上天的。我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虽然很有学问,不过他的学说以不求闻达为宗旨,他肯定不会像今天有些学者那样,为知名度不高而苦恼,更不会为著作的署名问题,与别人上法院去打官司。(www.xing528.com)
他在周的都城呆的时间一长,对统治者腐败、愚蠢、淫乱越来越厌恶,周朝日益衰微,大权逐渐落入各诸侯手中,于是他辞掉藏书史官的职务,决心一走了之,便骑着一头青牛向西域大沙漠走去,远离这个声色犬马尔虞我诈的是非之地。
路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因久闻他的大名,盛情地款待了他。老子将要离开函谷关那天,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可您把那么多的学问烂在肚子里,多可惜。为我们写一本书吧,难为您了。”
关令大人的饭当然不会让老子白吃,他死死缠着老子不放,于是老子就坐下来写了一本《老子》。
古人并不是随便把什么书都称“子书”的。只有那些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卓然成为一家之言的著作,才配称为“子书”。
后人把《老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因而《老子》又被尊称为《道德经》,把它称为“经”地位就更高了,当然这是道教兴起以后的事。全书大约五千多字,还不及今天一个短篇小说那么长,但它和《论语》一样,堪称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圣经”。
写了这本书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的说他活了两百多岁,至于道教徒称他长生不死,那就说得太云里雾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