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启超:教育改革勇创新学堂实践详解

梁启超:教育改革勇创新学堂实践详解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说梁启超在这一时期所阐发的教育改革主张已是一套一套的,但新式学堂该如何办,他心中唯一的感性认识也只有在万木草堂的学习经历。梁启超通过批答学生札记,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接受维新变法的思想。梁启超特地颁布了《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及《第一年读书分月课程表》,详细阐述了他的课程改革主张。为了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时务学堂还规定每月设月课一次。

梁启超:教育改革勇创新学堂实践详解

宗旨既定,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该如何贯彻实行,这对于初出茅庐且从未主持过学校教育工作的梁启超来说,确实是个更为艰难的问题。梁启超后来谈及在时务学堂教学的情况时曾说过这样的话:

当时亦不知学堂,当作何办法也。惟日令诸生作札记而自批答之,所批日恒万数千言,亦与作报馆论文无异。当时学生四十人,日日读吾所出体裁怪特之报章,精神几与之俱化,此四十人者,十余年来,强半死于国事,今存五六人而已。[6]

梁启超的话是可信的。当时的新式学堂刚刚萌芽,它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谁心里都没个谱。虽说梁启超在这一时期所阐发的教育改革主张已是一套一套的,但新式学堂该如何办,他心中唯一的感性认识也只有在万木草堂的学习经历。但梁启超毕竟是梁启超,他只认定一条,新式学堂不能像传统官学那么办,那剩下的便是靠他的热情与胆魄去奋斗、去开创了。

梁启超认定学生作札记是读书的有效方法,他就将作札记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功夫。他规定了以下几条:第一,凡学生每人必设札记册一本,每日将所读之书的页数详细注明,并将学习心得记于册上。读书心得分两种,一为引申本书之义,一为辩驳本书之义。初入学者心得尚少,可以抄录书中要义及所闻师友之论说于札记以当功课,但必须注明抄录何书及记何人之言。札记册五日一缴,由院长批答。第二,在学堂设一待问箱,学生读书有疑义,用待问格纸写好放入待问箱内,由院长当堂批答榜示。凡所问必须按切古人切问、审问二义,凡其琐屑不经及夸大无当者皆不许问。第三,学堂根据学生读书札记和疑问情况评定分数。分数分六等,最高者三分,依次为二分半、二分、一分半、一分、半分。学生每日最少必须有札记或疑问共两条,达到此标准者记半分,每日札记或疑问不足两条者,不记分,善问者另记分数。第四,评分每月统计一次,30分为及格,超出者给予奖赏,低于27分者记录在案,由下月超出部分扣补。

梁启超知道,学生札记质量如何,与教师的批答质量直接相关,而且教师的批答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很为关键,所以梁启超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批答学生札记上。梁启超通过批答学生札记,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接受维新变法的思想。在至今保存下来的时务学堂学生札记中处处可见诸如“所问两条,极有条理。第二条自行解析,尤见用心”,“问得极有心思”,“通极,就此例以读全书,可见记号之间,无一字无深意”,“比例精当,见地莹澈”的批语。当杨树谷谈及要及早解决众多无业之人时,梁启超批道:“崇论闳议,见识远大,安插中国乞丐有何法,汝可即作一议著之日记中。”[7]这样的评语给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是显而易见的。按梁启超的话说,他所批的学生札记日恒万数千言,亦与作报馆论文无异,这个工作量是够大的了。更要命的是,梁启超白天多要忙于讲授,批答札记的工作只能放在晚上进行,这样通宵达旦工作便成为惯例了。他在给上海的几封信中也都提道:“此间之忙,更甚于上海,真无可如何也。”[8]

学生作札记的目的是为了读书,所以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是至关重要的。梁启超特地颁布了《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及《第一年读书分月课程表》,详细阐述了他的课程改革主张。[9]

梁启超将时务学堂的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溥通学,即学生人人皆当通习之科目,它包括经学、诸子学、公理学、中外史志及格算诸学之粗践者。另一类为专门学,即学生每人当深造之专业,它分设为公法学、掌故学、格算学三个门类。如前文所言,将教学内容分为溥通学和专门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中,梁启超是第一人。这里,梁启超已注意到,个人的发展既应具有基本的知识结构,以构成人格的基本素质,又应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具独特的知识特长。这种课程改革思路为近代学制的改革提供了帮助。(www.xing528.com)

对溥通学和专门学,梁启超都规定了需读的专精之书和涉猎之书两类。专精之书指精读之书,学生阅读这一类书必须自始至终认真读完,因而要求按日分课,不许拖延。涉猎之书则指可随意翻阅之书,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达到触类旁通。梁启超的这一意见,也是别具一格的。梁启超要求,学生每日读专精之书用十分之六时间,涉猎之书用十分之四时间,两者不可偏废。

按梁启超的安排,凡初入学堂的前六个月,皆治溥通学,自第七个月开始,乃各认专门,专门学与溥通学并习。在梁启超制订的《第一年读书分月课程表》里有两个特色十分突出。第一个特色,梁启超所安排的读书内容做到了中西兼顾,政艺并举。在所规定的书目中既有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又有《万国史记》《日本国志》《泰西新史揽要》《格致汇编》《西国政学事物源流》等书以及天文、地理、重力化汽等自然科学书籍,还有《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报》等报刊。这样的书目内容体现了时代的需要。第二个特色,梁启超指导学生读书,十分注意循序渐进,注意读书先抓本源再求发展。例如,第一个月的读书安排,他让学生先学习《读书法》《礼记·学记》《礼记·少仪》《管子·弟子职》等,意在让学生入学首先掌握学习的方法,求学纪律及要求,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个月在布置读《春秋公羊传》时,同时在涉猎书目中安排了公法诸书。梁启超认为《春秋》一书皆言内公法外公法之义,故读《春秋》时必须略窥公法之书乃易通也。在掌故门的读书安排中,他首先要学生学习《秦会要》,因为两千年制度多本之于秦,故必以此书为掌故学根源。在格算门中首先安排读《学算笔谭》《笔算数学》,因为这是学算的浅显易入之书。像这样的安排在读书分月课程表中有很多,这些考虑细致入微,可见梁启超办学的认真及独具匠心。

为了帮助学生读书,时务学堂规定院长每五日讲学一次。讲学前,要布告讲演题目。讲学时,由两位高材生做记录员。讲学毕,由两个记录员参与整理,写出清本,抄写两份。一份于学堂张贴,一份存院长处。

为了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时务学堂还规定每月设月课一次。由院长批阅评定成绩,分列等第,给予奖赏,月课成绩也将作为大考成绩统计之用。每季设大考一次,请学堂督办官与绅董共同到堂汇考。季考后,将三个月内的札记册、待问格及课卷三项通同核阅,计算总分。如有功课精进,能自创新理,或自著新书者为异常高等,可另给特加分。所有学生的成绩皆张榜公之于学堂大门,并登《湘学报》《湘报》以示鼓励,对优秀的札记、问格、课卷,每季由学堂抄存刊刻。

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给时务学堂的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奋进,受益匪浅。唐才质曾在《湖南时务学堂略志》中讲了这么一段话:

回想当年同堂诸生,为学求益,事迹至多,其最大者约有如下数端:时务学堂成立,师生情谊融洽无间,诸生有事求教,可往教习室个别谈话,听取训诲,或数人集体会谈,亦无拘束,其获益一也;学堂功课以写札记为常课之一,忆梁先生初至主讲,甚为振奋,每日在讲堂四小时,夜则批答学生札记,每条或至千言,往往彻夜不寐,诸生阅报听讲,看书自习,遇有心得,可抒意见,教师亦随时批答指导,其获益二也;戊戌春,吾省士夫创始设南学会讲学,假考廉堂为会所,以每星期日为讲期,或谈学术,或论政治,或研讨国内外时事,延揽学者名流,轮流讲演,是年夏历二月初一日为开讲期,官绅士民集者甚盛,时务学堂诸生多往听讲,在学问上与思想上取得极大转变,其获益三也。[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