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蟋蟀:右撇子的居无定所

蟋蟀:右撇子的居无定所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树蟋又叫意大利蟋蟀,它们细细瘦瘦,苍白纤弱,全无蟋蟀类所特有的笨重体形,一对大翅膀薄得让人担心,好像一口气就能吹破。当树蟋休息时,翅缘便裹住身体的两侧。和田野蟋蟀一样,树蟋的前翅也是右前翅压在左前翅上。

蟋蟀:右撇子的居无定所

蟋蟀这位出类拔萃的歌唱者,使用的乐器其实很简单:有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蟋蟀两只前翅的结构完全相同,不过,它的右前翅除了裹住体侧的褶皱,几乎把左前翅完全遮住了。这与绿色蝈蝈儿、白额螽斯和距螽等近亲完全相反,它们是左撇子,而蟋蟀是右撇子。蟋蟀的右前翅几乎完全贴在背上,这个部分的翅脉比较粗壮,呈深黑色;在侧面,它突然折成直角斜落,将身体紧紧裹住,这部分的翼上有细细的翅脉,斜着平行排列。

除了相连接的地方,前翅是透明的,呈非常淡的棕红色。前面的部分呈三角形,大一些,后面的部分呈椭圆形,小一些。这两处是蟋蟀的发声部位,细薄透明,上面有一条粗壮的翅脉和一些细微的翅脉纹,前面的一块镶嵌着四五条人字形的纹路,后面的一块则画着弓形的弧线。

蟋蟀的前部镜膜比较光滑,呈橘红色。两条翅脉呈平行的曲线状,将前部镜膜与后面分隔开来,它们之中的一条翅脉,是精致的锯齿状,约有150个三棱柱状的锯齿,这就是蟋蟀的琴弓。两条翅脉之间有凹陷,其间排列着五六条黑色的横脉,这是摩擦脉。摩擦脉在演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增加了琴弓的接触点,从而加强了振动。因此,蟋蟀的歌声十分洪亮,甚至在几百米远的地方也能听到它们高亢的歌声。

蟋蟀唱歌时懂得抑扬顿挫。它们的前翅在侧面伸出,形成一个宽边。宽边放低或者抬高,就会改变与腹部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得声音的强度产生变化。蟋蟀就是利用这个制振器,调节声音的大小高低,它们时而放情高歌,时而低柔清唱

蟋蟀

蟋蟀们总是走出家门,在自家门口,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架起琴弓开始长时间地演奏。它们的琴弓发出“克利克利”的清纯声响,这音乐既柔和又响亮,既圆浑又充满律动。它们也经常演唱情歌,那是献给它们喜欢的女邻居的动人歌声,歌者用音符来谱写爱意。可惜,想要在田野中、在非囚禁的状态下观察蟋蟀的婚礼,难度非常大。我只好在一个网罩里放了好几对蟋蟀,观察它们的交配过程。

在争夺交配权的战斗中取得胜利的雄蟋蟀会得意扬扬地跑到女友身边,轻声唱起情意绵绵的曲调,它通过肢体动作和歌声取悦女友,歌声时而灵动,时而舒缓,时而有一会儿静默的间歇。女友最终被这动情的歌声所感动,迎着它的男友走去。雄蟋蟀则掉过头,转身趴在地上,倒退着朝后爬。经过了多次尝试,它终于以这种奇怪的姿势钻到了雌蟋蟀的身下,交配完成了。雄蟋蟀身体中涌出一个细粒,明年它将变成这对夫妻的后代。

接下来就是产卵了,这对夫妻住在了一起,却没有开始幸福美满的生活,家庭暴力一发不可收拾。父亲被母亲打得肢残腿断,曾经为它演奏情歌的琴弓也没能幸免,被撕得破破烂烂。6月,我网罩中的囚犯就全部死掉了。它们在与女友的快乐中,热情地消耗自己储存的精力,短暂的欢愉之后是生命的干涸,是死期的临近。

名师导读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情况都是独立生活,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雌雄最明显的区别在尾部的产卵器。雌性个体较大,正后端有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连同臀部两侧的尾巴,乍一看像长着三只尾巴,翅小,不会鸣叫;雄虫尾部没有针状产卵器,只有自臀尖向斜后方长出的两只尾巴,会鸣、善斗,有互相残杀现象。北方有的地区,称雄性蟋蟀为蛐蛐,雌性蟋蟀为油葫芦。

我家附近还有3种蟋蟀,它们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今天住在土地的裂缝里,明天可能就躲在一堆枯草下。这些蟋蟀中体型最为小巧的是波尔多蟋蟀,它们的歌声十分细微。但是,音量的大小丝毫不影响它们的演奏,它们毫不吝啬地敞开歌喉,在我家门前的黄杨树下歌唱。(www.xing528.com)

只要在夏夜走进田野,就能欣赏到它们演奏的交响乐。春天,田野蟋蟀迎着阳光拉起了琴弓;夏天,树蟋在静谧的星空下尽情歌唱。春日的暖阳和夏夜的恬静,它们平分这美好的季节;当田野蟋蟀收起琴弓、退下舞台,树蟋就弹奏起小夜曲。

树蟋又叫意大利蟋蟀,它们细细瘦瘦,苍白纤弱,全无蟋蟀类所特有的笨重体形,一对大翅膀薄得让人担心,好像一口气就能吹破。树蟋热爱炎热的夏夜,它们是不知疲倦的夜晚歌唱家,从7月到10月,从日暮时分到深夜,它们一直鸣唱着优美的小夜曲。树蟋的音乐是“克里-依-依”“克里-依-依”的声音,歌声轻柔舒缓,还带有轻微的颤音,像是温柔的小提琴发出的声音。

树蟋的乐器十分精致,它们的两只前翅都十分宽大,是呈半透明状的薄膜。前翅下部浑圆,曲线优美。翅面上有三条翅脉,一条较长的纵脉斜着镶嵌在上面,两条横脉与之垂直相交,构成丁字形。当树蟋休息时,翅缘便裹住身体的两侧。

和田野蟋蟀一样,树蟋的前翅也是右前翅压在左前翅上。在靠近臀角的部分有一块厚茧,从那儿辐射出五条翅脉,两条朝上,两条朝下,第五条差不多是横向的,略成棕红色,这些翅脉上还横向排列着细小的锯齿,这就是树蟋的琴弓。前翅的其他地方还有另外几条相对较细的翅脉,这些翅脉不参与摩擦活动,只是把薄膜绷紧。左前翅的结构与右前翅的一样,只有细微的差别:左边的琴弓、厚茧和厚茧辐射出来的翅脉,是位于上部的。

左琴弓和右琴弓彼此倾斜交叉,当树蟋唱出最洪亮的歌声时,两把琴弓都高高竖起,彼此只是内缘相接触。这时,一把琴弓斜着与另一把琴弓相啮合,相互摩擦着,使绷紧的两片薄膜振动,发出鸣响。

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每把琴弓在另一个前翅的厚茧上摩擦是一种声音,在4条光滑的辐射翅脉上摩擦就是另一种声音了。它们还善于改变音量的强弱,进而误导耳朵对歌声距离远近的判断。它们想要高声歌唱时,就将前翅完全竖起;它们想要压低声音时,就把前翅多多少少放下些。当前翅放下时,外缘也不同程度地压在它们柔软的侧部,振动部分的面积相应缩小,声音也因此减弱了。

田野蟋蟀及其同属的歌者,也懂得这种调节音量的方法。可是,在声音的迷惑性方面,没有哪位歌者能够超过意大利蟋蟀。这位精通音乐的演奏家,只要感觉到一点风吹草动、感觉到一点不安全,它们就把振动片的边缘放在柔软的腹部,声音忽远忽近,让想要抓它们的人迷惑不解,不知道它们到底躲在什么地方。只要你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而不是捕猎者的角色,静静地不打扰它们的演唱,它们清纯的音乐就会一直在迷迭香丛中回响。

思考·感悟

1.蟋蟀的发声部位在哪里?

2.树蟋如何改变声音的高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