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在同一种动物中,血缘关系对动物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同一血缘的个体,相互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互助互爱。那么,动物是怎样识别亲属的呢?
气味是身份证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有些动物会通过气味来分辨亲缘关系。
蜜蜂靠气味来识别自己的亲属。蜂群里有专门的“看门蜂”,由它们控制进入蜂巢的蜜蜂。在一起出生的蜜蜂(一般都是同胞兄弟)可以通行无阻,而其他地方出生的蜜蜂则难以入巢。“看门蜂”的任务,就是对进巢的蜜蜂进行审查,它们以自己的气味为标准,与自己气味相同的放行,不同的则拒之门外。
蚂蚁也是以气味来识别本族成员的。蚁后会给每只工蚁留下气味,有了这种蚁后亲自签发的“身份证”,它们才能自由出入蚁穴,否则就会被咬死。
鱼类身上也有识别外激素。鱼当了父母之后,体表常常会释放出一种被称为“照料外激素”的化学物质,幼鱼嗅到后,便会自动在一定的水域里生活,以利于得到亲鱼的照料和保护。
鸣声辨亲疏
鸟类、蝙蝠等是靠声音来辨别亲疏的。(www.xing528.com)
崖燕大群大群地在一起孵卵,峭壁上会同时挤满几千只葫芦状的鸟巢,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但是老崖燕却不会认错自己的子女,对它们来说,雏燕的叫声就是最好的识别标志。
在美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岩洞里,栖息着7000万只无尾蝙蝠。它们的居住地如此拥挤,以致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推测,母蝙蝠在喂奶时,不可能只喂自己的亲生子女,而是盲目地喂先飞到自己身边的小蝙蝠。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生物学家麦克拉肯和他的助手做了实验。他们从洞里密密麻麻、正在喂奶的800万对蝙蝠中抓走了167对,随后便对每对蝙蝠的血液进行了基因测定。结果发现,约有81%的母蝙蝠喂的都是自己的子女。麦克拉肯带着照明设备在山洞里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他发现,母蝙蝠在喂奶前,会先发出呼唤的叫声,然后再根据小蝙蝠的回答来判断其是不是自己的子女,并且还要进一步用鼻子嗅嗅,在确认是自己的子女后它们才会喂奶。
一种生存适应
长尾叶猴是一种温和的群居动物,群内成员之间比较团结,很少发生争斗。一般由1~3只成年雄猴为头领,带领25~30只猴子。但如果有一只年轻的雄猴登上了首领的宝座。它就会杀死老猴王留下的所有幼猴。
有些科学家认为,新猴王杀死未断奶的幼猴,是为了更快地得到自己的子孙。因为哺乳动物在哺乳期一般不繁殖,杀死幼猴能促使母猴及早进入繁殖期,从而早日生育新首领的后代。因此,这种杀婴行为对于整个种群来说可能是一种生殖上的进步。这种观点叫“生殖优势”假说。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同缘相亲”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适应。但动物终究是动物,它们的生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如果崖燕不能认亲,就有可能把辛辛苦苦找来的食物喂给别的幼鸟吃,而让自己的孩子饿肚子。新猴王要咬死老猴王的后代,也是因为这些小猴不会有新猴王的基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