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山甲往往会选择坡度在30~40度左右的山坡筑造洞穴,很少在陡峭的地方,也不在平地上。穿山甲的洞穴一般只有一个洞口,挖洞时,它们会用粗大的尾巴钉住后方的地面,用前肢上的利爪挖土并推向后方,再由后肢把刨出的土向后推出。有人计算过,穿山甲每小时可以挖土64立方厘米,所挖出的泥土的重量相当于它们自身的体重。为了适应洞穴里氧气不足的环境,穿山甲的耗氧量大大低于其他哺乳动物。
在我国南方丘陵山麓的林区,生活着一种善于掘洞而居的动物,挖洞之迅速犹如具有“穿山之术”。它们的外貌又会使人联想到龙或麒麟等古代神话中的动物,除了脸部和腹部之外,它们全身都披着500~600块呈覆瓦状排列的、像鱼鳞一样的硬角质厚甲片,不仅外观很像古代士兵的铠甲,而且硬度更是超过了铠甲,即使是牙齿锋利的野兽也奈何不了它们,故而被称为“穿山甲”。
穿山甲的四肢比较粗壮,前、后肢上各有五趾,趾端上的爪子粗大锐利,尤其是前肢的中趾和第二、四趾,非常适于挖洞,甚至连单层砖墙也能挖通。身后的尾巴呈扁平状,背部隆起,腹面平坦,可以用来支撑身体或者蜷曲起来保护身体。因此,它们的整个身体结构呈优美的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挖掘时的阻力。(www.xing528.com)
穿山甲往往会选择坡度在30~40度左右的山坡筑造洞穴,很少在陡峭的地方,也不在平地上。它们的力气很大,如果在洞口抓住它们的尾巴,三四个人也很难把它们从洞里拉出来。它们更是挖洞的能手,挖洞的深度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一天就可以挖出一条5米深、10余米长的隧道,真是名不虚传。穿山甲的洞穴一般只有一个洞口,挖洞时,它们会用粗大的尾巴钉住后方的地面,用前肢上的利爪挖土并推向后方,再由后肢把刨出的土向后推出。有时它们会先用前爪把土掘松,将身子钻进去,然后竖立起全身的鳞片,形成许多“小铲子”,身体一边向后倒退,一边把挖松的土铲下,拉出洞外。前进时,则会将全身的鳞片闭合,将洞顶刮抹得平滑而坚固。有人计算过,穿山甲每小时可以挖土64立方厘米,所挖出的泥土的重量相当于它们自身的体重。为了适应洞穴里氧气不足的环境,穿山甲的耗氧量大大低于其他哺乳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