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种基本杆法:台球技巧详解

六种基本杆法:台球技巧详解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扎杆和跺杆的相同点是:线路同样都有弧线和拐点的特性。斯诺克围打黑球和美式9球打安全球时常用此杆法,注意用力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猛,否则会变了跟进或定位球。当与目标球相撞的瞬间,目标球因被撞前进,而主球则借相撞的反力而释放了反转力,便向后旋转退回,因此叫它缩(拉)杆球。

六种基本杆法:台球技巧详解

1.跳杆效果

球杆的倾斜角(球杆与台面的夹角)大多时候要在45°以上,出杆角度(球杆方向与母球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0°,击球点母球1/2以上,击打后利用球桌的反弹力使主球跳起越过障碍球,跃向目标球。跳球是中式台球、美式台球的高级技巧,风险很大,除非别无选择否则不要去尝试跳球。但从另外角度讲,能打出一杆出色的跳球入袋将是痛快的事,奖赏性很高。如图2-2-29所示。

2.跟杆效果

水平持杆,击打主球中上击点,当主球和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被撞前进,主球同时也跟在后面,顺时针旋转,不停地跟到所需要停的位置。(跟杆的主球的前冲力要比推杆的大,它可以让主球长距离进行走位)。

3.扎杆效果

球杆有倾斜角(较跳杆倾斜角小),球杆方向与母球的前进方向还有夹角,击球点在母球中截面以外的点,母球路线成明显弧形且有拐点绕过障碍球,向目标球方向滚动。

与此类同的还有跺杆,如图2-2-33和图2-2-34所示。它们的区别是:扎杆的击打位置包括母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跺杆的击打位置是母球的上半部分;扎杆的杆尾翘起角度小于跺杆,所以才可以由上至下击打到母球的下半部分。扎杆和跺杆的相同点是:线路同样都有弧线和拐点的特性。

图2-2-33

4.推杆效果

水平持杆,击打主球中心击点。当主球与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前进,主球也同时在目标球后面缓缓向同一方向前进,行进一段路程后才慢慢地停住,这就是推进球的打法。斯诺克围打黑球和美式9球打安全球时常用此杆法,注意用力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猛,否则会变了跟进或定位球。(www.xing528.com)

图2-2-34

图2-2-35

5.定杆效果

水平持杆,甩腕出杆即利用手腕的爆发力击打主球的中心点或中下点,主球略带滑动前进。当主球与目标球相撞后,主球把自己的前进动力全部传递给了目标球,目标球则前进,而主球因失去动力,便定在与目标球相撞的位置,也叫定位球。

6.缩(拉)杆效果

水平持杆,甩腕击打主球的中下部击点,利用甩腕的较强的爆发力,使主球反转向前滑动。当与目标球相撞的瞬间,目标球因被撞前进,而主球则借相撞的反力而释放了反转力,便向后旋转退回,因此叫它缩(拉)杆球。但要注意打拉杆球时,主球与目标球一般不能距离太远,在30厘米左右后退效果最好,距离越长则后退距离越短。(定位球和拉杆球在击打时,都要很好地使用腕力,注意区分它们的力度的不同)

7.偏杆效果

击球点是中截面以外的点,母球在滑动过程中有不同方向旋转,路线理论上是成弧线向目标球方向滚动。偏杆也叫加塞,偏杆的击球点较多,击出的球旋转情况自然复杂,扎杆、跺杆也属于偏杆范围;击球点在左中或右中点时,击出的球几乎在水平面上向右或左旋转,高塞球比低塞球的路线弧度要小些,其路线理论上如图2-2-35所示,实际击球过程中不一定有这么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