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Bandura,1977),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所持的信心。跨越五十年的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因素自我效能对人类的塑造和行为的达成影响巨大(Jackson et al.,2012)。在体育运动和锻炼领域,自我效能的研究也日益增多(Feltz et al.,2008)。有多项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对个体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或坚持非常重要(Boyce et al.,1997;Hutchinson et al.,2008; Jackson et al.,2012)。因此,自我效能是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模型时不能忽略的因素。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来源除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之外,还会通过不同交互情境中的其他效能实现增益(Bandura,2000)。这一点,引导研究者将研究的焦点扩展到了个体所处的环境中的其他效能。
Lent和Lopez (2002)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运动或锻炼班级中,个体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所持的自信心与对重要他人的相关效能密切相关。他们的研究发现,在教育情境中,教练员或体育教师是运动员或学生的重要他人,运动员或学生对自己教练员或教师的能力会持有一定的信心,这种对重要他人的能力所持的信心就是他人效能(other-efficacy)。教练员或教师在与运动员或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会对运动员或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产生自己的评价,而学生会对这种评价有所感知。例如,学生A感知到老师B对自己的能力所持的信心程度。这种感知到的重要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就是推论自我效能(relation-inferred self-efficacy ,RISE)。Jackson等(2012)在体育教育情境中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也发现了这三种效能的存在。(www.xing528.com)
自我效能、他人效能和推论自我效能形成三重相互关联的效能信念网络,称为“三重相关效能”(tripartite efficacy beliefs)。三重相关效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个体行为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