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营实践以外,这一时期广播业界围绕广播经营开展了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一边实践一边进行思辨,不断明确广播开展经营创收的政策依据和发展方向,为下一阶段广播经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经验上的准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广播媒体属性的探讨,二是肯定经营创收的重要意义,三是提出了“产业化”的概念,四是业界实践和思考得到学界的理论回应,“媒介产业化”理论由此诞生。
1990年,天津广播电视局的孟小林撰文指出,“广播电视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一种新兴生产力,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广播电视系统开展经营创收工作,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广播电视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如何解决事业要发展而经费又不足的矛盾?除了积极争取增加财政拨款外,还应开辟财源、开展经营创收活动,增加预算外收入”[35]。天津电台台长宋银章对有偿服务节目的意义做了阐述,他认为“加强经济宣传、开办有偿服务节目是广播宣传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6]。1993年,江苏省广播电视系统举办了一场经营创收工作座谈会,会上详细讨论了广播电视作为第三产业的经济属性,达成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不能只靠国家,也要靠自己”的共识,有人提出“以前把经营创收看作副业,现在应列入主业之中”。在这次会议上,时任江苏广播电视厅副厅长的李向阳提出了“加速广播电视事业的产业化”说法,他认为“广播电视作为新兴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走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才能适应当今广播电视系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潮流”。1994年,北京电台台长吕浩才在《关于广播改革的几点思考》中提出,“就广播的产业属性来说,要注意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增强产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他预言“广播的产业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事业单位的广播电台将加快向企业化管理过渡”,此后他又单独撰文阐述广播经营创收问题,发表“广播经营创收,是整体的一部分,是改革的重要一环……应因地、因台制宜……努力把创收搞上去”的观点。(www.xing528.com)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的研究团队在1996年对广州电台的经营研究中提出了“媒介产业化”的概念,即“媒介产业化”是指从事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的媒介单位沿着经营合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该理论的提出是对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介经营行为的归纳,标志着广播产业属性得到广泛认可。“媒介产业化”的提出适应我国传媒业的改革趋势,正是它的提出为中国传媒业在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外资注入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