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播经营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少有的几次其他收入大于广告收入的情况,这些收入大都是合办栏目收入。20世纪90年代之前电台的主要的创收来源是广告,90年代以后很多电台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创收思路,广播广告创收作为主渠道不变,同时发挥电台编辑记者人多路子广、与社会关系密切的优势,做好合作和合办节目,尽可能争取社会对广播的投入。[22]天津电台采取三台广告部和三个编辑部均搞创收的办法,三个编辑部均有创收节目,[23]使创收数额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湖北电台开办《市场短波》节目,除了采用多种体裁发布信息外,还与康佳集团、海尔集团、中国银行等单位举办知识问答、有奖收听活动及征文活动。这些活动最少时有六个省份的听众参与,最多时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听众答卷。山东电台曾于1994年实行创收目标责任制,与各部室签订宣传和创收目标责任书,除广告以外,各部门可以直接办理合办栏目。江苏电台曾与省级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经济法律法规广播教学”节目,仅用很少一点人力,却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88年起,北京电台的自主创收已经超过财政拨款,成为电台收入的经济来源,[24]而自主营收的主要构成就是合办栏目和广告收入两部分,其中合办栏目收入大于广告收入。由于内部政策刺激,北京电台合办栏目收入从1992年的280多万元,猛增到800多万元,足足增长了三倍还多(见表3.4)。在合办栏目实验成功的基础上,部分电台坚定了改革经营体制的决心,改变统一经营的局面。
表3.4:1992~1993年北京电台收入分布情况[25]
(www.xing528.com)
到这一时期,广播信息经营的概念和范畴不断扩大,很多电台结合社会需求扩展信息服务,并从中实现盈利。在电台节目中,为股民提供股市行情和股市分析的服务节目不断涌现,城市交通中的路况信息被纳入节目版块,征婚交友、物品交换节目开始出现,讲卫生、保健康、衣食住行各方面知识渗透到多种多样的版块节目中。南京交通电台以正点、半点交通信息为节目骨架,及时播报听众最关心的天气、股市行情、银行汇率、房地产行情、期货交易、招工招生、文化娱乐等信息,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镇江经济电台开办《货比三家》节目,专门播报全市各类商品最低价,并创办《镇江产业信息报》,开办镇江房产交易信息咨询中心。[26]北京电台开设《空中鹊桥》栏目,通过与婚庆公司合作,并收取报名费等形式,在为听众提供贴身生活服务的同时获得经济收入。栏目自1990年8月开播到1993年底共播出征婚启事15000多条,收转信件30多万封,有2000多对大龄男女通过节目结成良缘。1993年,湖北电台依托广播创办了一个BP机传呼台,以向公众提供新闻快讯、气象消息、车船航空时刻、股市行情、商品信息、电视电影节目预告等日常信息传呼为主要业务,两年的时间用户达10000多家,年创收200万元,不仅收回投资,还形成约300万元的固定资产。[27]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播信息服务大大超出为生活服务的范畴,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信息经营也突破节目时段的概念,延伸到创办企业实体这样的线下形式。“社会信息需求增加,进而形成巨大的信息市场,这种向信息属性的发展促使传媒本质的回归……导致对大众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中国传媒已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信息传播机构,而不再仅仅是依附于政治权力的‘工具’和‘喉舌’。”[28]信息经营日益成为创收的热点,有希望发展成为与广告宣传并驾齐驱的创收手段。[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