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广播经营变迁:下放自主权、起源与趋向

中国广播经营变迁:下放自主权、起源与趋向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一经营”和“分频经营”的意见之争在多家电台内部出现。1992年起,北京电台在借鉴兄弟电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考虑,进行经营体制改革:改变由广告部统一经营的体制,赋予刚刚成立的系列台以独立运营权,实行“统一管理、分别经营”的政策。这种以频率基层单位为经营主体的机制极大地解放了个体生产力,给广播经营带来极大活力,广告收入急速攀升。

中国广播经营变迁:下放自主权、起源与趋向

在系列台出现以前,电台实行的是“大一统”式的广告经营模式,即由专门的广告部统筹经营全台的广告资源。随着形势发展,一个个系列台成立,如何发挥这些节目内容相对独立的部门的能动性,促进创收水平提升,成为摆在电台面前的难题。“统一经营”和“分频经营”的意见之争在多家电台内部出现。在较早创建多个系列台的上海电台和天津电台,实行了内部的分散经营。如上海电台设立新闻、文艺经济三个编辑室,在各台内部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天津电台创设新闻台、经济台、文艺台三个系列台后实行三台广告部同时承担创收的方法。1992年起,北京电台在借鉴兄弟电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考虑,进行经营体制改革:改变由广告部统一经营的体制,赋予刚刚成立的系列台以独立运营权,实行“统一管理、分别经营”的政策。1995年,广东电台确立了“统一管理、分级经营”的模式,把经营任务分解到各个系列台,形成二级广告经营结构,除总台层面的经营部门以外,各个系列台也建立了自己的广告经营队伍。有的电台虽然尚未实现完全的专业化改革,但也效仿先进经验,在内部推行目标责任制。1994年,山东电台出台《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要求各部室分别签订宣传和创收目标责任书,把创收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可以自己联系广告,也可以承接广告部介绍的广告,完成上交任务后的剩余收入归部门所有。

这种以频率基层单位为经营主体的机制极大地解放了个体生产力,给广播经营带来极大活力,广告收入急速攀升。改革推行后的第二年,北京电台全年广告创收同比翻番,此后保持快速增长,到1997年全台广告创收达到1.1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广告收入过亿的电台。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广东,1995年广东电台的广告创收比1994年翻了一番多,达到3760万元,1996年再翻一番,达到6360万元,1998年突破亿元界点,达到1.022亿元,[12]成为第二家广告创收过亿的电台。(www.xing528.com)

分频经营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使节目与广告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在此之前,由于实行广告部“统一”经营,“做节目的不去考虑广告经营,负责广告经营的也不能干涉节目制作”[13]。广告经营与节目制播两张皮,现实当中产生矛盾,负责广告的人提议为了广告经营设置某个节目,节目可以不理会,广告经营状况如何与负责节目的人也没有什么直接、必然的联系,由此带来广告经营缺乏内在动力。系列台建立后,拥有相对独立的节目管理权和经营自主权,由于各自都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因此他们力求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经营方面转变了“等、靠、要”观念,主动出击,比如在节目中穿插硬、软广告以及点歌等经营性节目,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