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积极教与学:基于定点课堂观察的实证研究

追寻积极教与学:基于定点课堂观察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堂观察内容为了进一步检测积极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我们采用基于定点的课堂观察,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听取了两位教师的教学。表6-1积极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行为续表续表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令人遗憾的是,受课堂时间的限制,目前大部分课堂讨论都由教师发起并终结,学生只是参与讨论,并没有成为讨论的发起者。隐性参与是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寻积极教与学:基于定点课堂观察的实证研究

(一)课堂观察内容

为了进一步检测积极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我们采用基于定点的课堂观察,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注:课程标准中的同一部分内容),分别听取了两位教师的教学。两位教师都具有相同的学术荣誉称号,其中一位教师采用积极课堂教学范式,另一位教师采用通常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观察前,我们预先确定了两个课堂观察点:①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用于判断学生的课堂投入情况,包括思维和情感的投入情况,以检测学习的积极性;②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判断教师的课堂掌控力、教学自由度等,以检测教学的积极性。在两位教师完成教学后,我们通过当前学校主流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1.学生的课堂参与

(1)显性参与:包括学生可见的与课堂学习相关的活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讨论、参与项目、作品展示等。

(2)隐性参与:包括不易察觉的表情、眼神、细微的肢体动作、细微的声响等。

2.教师的教学活动

(1)言语活动:包括教学语言、音调起伏、幽默性、丰富性等。

(2)肢体活动:包括各类动作(含操作、演示、体态)、课堂走动等。

(二)观察及记录

1.积极课堂教学课例

上课时间:2019年5月22日。

上课内容:Excel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上课教师:大市级教坛新秀。

(1)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表6-1)。

表6-1 积极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行为

续表

续表

(2)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表6-2)。

表6-2 积极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行为

续表

2.通常课堂教学课例

上课时间:2019年5月23日。

上课内容:Excel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上课教师:大市级教坛新秀。

(1)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表6-3)。

表6-3 通常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行为

(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2)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表6-4)。

表6-4 通常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行为

续表

(三)学习效果检测

我们采用学校一位老师出的技能抽测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此为学校通常的检测方式),在上课结束后,通过10分钟的时间现场操作,折合成百分制,得到结论如下:

积极课堂教学:28位学生中,得90~100分的有20人,得80~90分的有3人,得60~80分的有5人,得60分以下的有0人。

普通课堂教学:32位学生中,得90~100分的有5人,得80~90分的有16人,得60~80分的有6人,得60分以下的有5人。

(四)分析及结论

这两节课都是在自然情况下进行的课堂观察,班级和学生均未做特别的遴选,且选用的教师都是大市级教坛新秀,因此,这两节课基本上能反映积极课堂教学和通常课堂教学的常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的课堂参与

(1)课堂显性参与。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看,积极课堂教学与通常课堂教学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从数量来看,积极课堂教学和通常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均为20次,互动形式也相似,没有明显的区别。从师生互动的对象看,积极课堂教学的互动对象广泛,没有出现对同一学生的多次提问,而通常课堂教学则更多地将互动的机会留给了“优生”。从时间来看,互动及响应的时间都比较短,基本上在5~10秒内。这显示出互动并没有促发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就是互动的有效性值得商榷。教师都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给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这显示出教师较好的教学素养。

在生生互动上,积极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更为充分。从用时来看,积极课堂教学有两次课堂讨论,共耗时6分钟,还有3分钟的互玩游戏并点评,即至少有9分钟的生生互动;通常课堂教学只安排了一次2分钟的课堂讨论。从互动的形式看,积极课堂教学的形式更为丰富,有讨论、互玩及点评、展示与交流、组内合作等,而通常课堂教学只有课堂讨论和零星的生生互助。生生互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关键在于内容的选择、互动的设计要有利于生生互动的展开。加强对生生互动的设计尤为重要。

从课堂参与来看,积极课堂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来驱动学生的课堂学习,项目参与率达100%,且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进行项目学习,其中,有7个学生进行了新项目的研发,11个学生对项目进行了部分的改进,说明学生并没有拘泥于教师提供的项目,也没有拘泥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较为充分;通常课堂教学以若干任务为载体来驱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且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任务学习,其中,18位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14位学生能部分地完成任务,说明学生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自我拓展,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体现得不充分。

积极课堂教学是一种项目驱动教学,有作品展示环节,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结束后有一种“看得见”的收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项目“产品”,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累积。通常课堂教学是一种任务驱动教学,并没有最终的“产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并不突出。

从学生课堂的显性参与来看,积极课堂教学的参与更为充分、自主、灵活,而通常课堂教学的参与略显被动,以完成任务为第一要务。令人遗憾的是,受课堂时间的限制,目前大部分课堂讨论都由教师发起并终结,学生只是参与讨论,并没有成为讨论的发起者。课堂显性参与对学习是重要的。然而,现实中学生的显性参与并不积极,教师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2)课堂隐性参与。

隐性参与是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的隐性参与是高阶思维的必备形态。从学生的课堂隐性参与看,在积极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的不同阶段均保持了较高的隐性参与度,在项目呈现阶段眼神都能聚焦于游戏项目。这显示出学生对游戏项目的兴趣,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项目解析阶段,学生保持了较高的隐性参与度。这是项目制作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在项目制作阶段,学生保持了较高的隐性参与度,在互玩和展示阶段更是保持了100%的隐性参与度,这是难能可贵的。这种隐性参与可以从眼神、表情和其他细微的动作上看出。高度的隐性参与保证了积极课堂教学的高效推行,也预示着教学评价的高效度。

在通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隐性参与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在情境导入阶段,32个学生中,有18个学生的眼神能聚焦于教师的讲解,聚焦率仅为56.25%。这就预示着可能有一小半学生的课堂状态从开始就处于相对消极的状态。在任务演示阶段,只有约2/3的学生较为高效地参与了这一阶段。前面两个阶段学生的隐性参与自然会影响到任务实施阶段的隐性参与,这就注定最多只有2/3的学生能完成或大致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现象与学生的课堂表现相映衬。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激动,没有充分的激情彰显,积极的情绪没有得以调动。

2.教师的教学行为

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在积极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言语掌控时间约为20分钟,严格的言语掌控时间约为15分钟。教师的教学言语中存在较多的命令式、下任务式的语言。这说明虽然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教师的思维并没有完全改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宰痕迹依旧存在。这些命令式的言语会抑制学生的课堂提问,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积极课堂教学今后必须要注意和改进的。从教师的肢体活动看,教师的课堂走动相对多,与学生的肢体互动相对密切。这有助于师生良好课堂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民主、自由课堂氛围的形成。受学生积极学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较为高涨,感情丰富,言语铿锵有力,也略带幽默,言语中充满激励,并注重及时的语言反馈。这为学生的积极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师的教学情绪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会带动教师的教学情绪高涨,反之亦然;良好的学习项目对学生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微型游戏项目载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正向作用。

通常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积极课堂教学类似的问题,如教师命令式的语言偏多。从耗时来看,在通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相对较多,总耗时约28分钟,尤其在演示阶段占17分钟。这显示出教师把控课堂的痕迹明显,而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常课堂教学依然局限在学生了解、知道、掌握的三维目标层面。教师“积极”的教学并未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

从教学行为来看,两种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师把控课堂的现象,这种课堂把控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言语、肢体活动上。积极课堂教学可通过制度约定的方式来适当减少教师对课堂的把控。

3.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评价方式的不一致,我们采用通常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知识、技能点的评价为主。这是对当下评价方式的一种“适应”。从评价结果来看,积极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采用更为科学的评价,应该还会得出更为清晰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