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课堂探究的实现策略:教学范式实证研究

积极课堂探究的实现策略:教学范式实证研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课堂探究意味着学生自觉、自律地参与探究活动,意味着思维的充分舒展和情感的深入浸润,意味着身心的和谐参与。课堂探究应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学生探求知识、谋求问题解决的应然行为。教师应通过系统设计为学生的积极课堂探究创造条件、提供支架,进而保证探究的顺利进行。

积极课堂探究的实现策略:教学范式实证研究

积极课堂探究意味着学生自觉、自律地参与探究活动,意味着思维的充分舒展和情感的深入浸润,意味着身心的和谐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探究做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探究过程做出精细的安排和灵动的处理。

(一)积极课堂探究的设计策略

在进行课堂探究的设计时,我们应将探究情境从零散的单独情境向系列情境域转变,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探究项目,并为每个学生设计好相应的探究支架,保证学生想探、能探、乐探。

(1)基于情境域的链式探究设计。我们不能把课堂探究看成是单独的一次性行为,不能割裂课堂中若干探究之间的相互联系。积极的课堂探究应该是一种相互关联的耦合行为,也就是说,课堂的若干探究活动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层面可能表现为逐层深入与递进,也可能表现为“总—分—总”的思维质态,在情感层面可能处于体验的不同层级——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范围层、战略存在层,也可能表现为情感的共鸣或陶冶。这就需要我们为整个课堂探究创设一个共同的情境域。这种共同的情境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探究中的思维、情感跳跃和体验“震荡”。比如,在《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模块中,我们研发了“做好信息社会人”项目。在情境设计上,我们设计了一个总的学习探究情境——“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渗透至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信息网络将逐步向人与物共享、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方向演进。网上理财、网上约车、共享单车在线教育、在线游戏、在线订票、在线导航……一部手机知天下、走天下甚至处理天下正成为现实”。课堂中所有的问题探究都基于这一情境展开,从而形成了一个情境域。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探究问题的设计。探究问题大多由学生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归类和话语转换,使问题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梯度和关联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设计探究问题链,也就是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整体设计,比如在对上述情境的探究问题设计中,我们围绕如何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人、信息社会人、智慧社会人,各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使探究问题间不仅相互关联,还呈现出整体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探究和思维的不断扎根。

(2)基于教学协商的分类探究设计。学生通常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探究,囿于教师设定的探究框架,学生的思维难以完全舒展,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课堂探究应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学生探求知识、谋求问题解决的应然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教学协商机制,切实保障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话语权,让每个学生真正想探、敢探、能探、探出成效。开展深度的探究协商,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问题权,将“探什么”“怎么探”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有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在约定的规则框架下进行探究。在实践中,我们先让每个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列举一些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按照思维水平和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进行归类,剔除无须探究的纯低阶思维问题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归并、整合、挖掘、提炼,再进行相应的“情境包装”,进而形成一个探究问题库。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探究问题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这样就变统一的探究为有选择的探究。

(3)基于自主学习的支架式探究设计。教师减少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干预并不等于教师在学生探究时就无所事事、彻底“边缘化”。这种“无为”境界背后是更具挑战性的“支架”设计。由于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探究问题,也可以自主采用适合的探究形式,课堂探究便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探究的效果也难以得到切实保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探究,我们应搭建好探究“支架”。这是一个多样化的复合式“支架”,有知识型支架、技术型支架、程序型支架,甚至还有心理层面的支架等。麻省理工学院诺姆·乔姆斯基教授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凭借自己的力量而学习。系统的支架设计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探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为每一个项目都设置了知识型支架——“知识小辞典”和技术型支架——“技能加油站”。比如在“胜任文档管理员”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常见输入法、文件夹和目录树、文件资源管理器、快捷方式、磁盘碎片、云空间、云存储、数据压缩等知识型支架和文件检索、设置定期磁盘清理、灵活运用Windows中的帮助和支持功能、自动备份设置等技术型支架,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保驾护航”。

积极课堂探究一定是一种学生主观上想探究、客观上能探究、情感上乐探究的课堂活动。教师应通过系统设计为学生的积极课堂探究创造条件、提供支架,进而保证探究的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二)积极课堂探究的实施策略

在积极课堂探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着重解决好什么时候该探、什么内容能探、什么方式利探这些事关课堂探究的根本性问题,改变当前探究随意性、模糊性、低效性和过分注重形式化的状况。

一是探究时机的把握。积极课堂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易被触发,是一个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我们应该扬弃教师指令下“大一统”的课堂探究,敏锐把握探究时机,保证探究活动的个性化实施。积极课堂探究应重点把握好如下节点:①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疑难问题时,为了突破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有多种教学选择,其中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是重要选项之一。由于每个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课堂探究往往并不同步。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不需要探究,有的学生可能只需要经过较短时间的探究,有的学生探究的时间可能较长,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设计多样化的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遇到难度适合的问题,为学生的课堂探究创造时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积极课堂探究是由探究问题引发的,问而生疑、疑而求解、解而促探是积极课堂探究的基本行为逻辑。②问题求解得出结论时。通常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是教师的讲授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的工具或手段,通过缜密的推导、演绎得出问题的结论。为了节约时间,教师也可能直接呈现问题的结论,使学生成为问题结论的接受者。其实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早就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将静态的问题结论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同时不再拘泥于问题结论的唯一性,保持问题结论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自然地生成结论。③学习内容需要拓展时。在项目教学时我们总会安排一定程度的项目拓展,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深化应用,这是应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完成新项目的过程。在内容拓展时,教师要避免反复训练和知识再现,应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应用情境,把项目拓展学习演变为积极探究活动。

二是探究内容的选择。能够探究、值得探究并能让学生积极投入的内容是保证探究活动正常开展的核心要素。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①探究内容的挑战性。探究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决定着学习内容是否能探、学生是否想探。没有挑战性的探究内容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深莫测的探究内容也会使学生望而却步、不知从何探起。这种挑战性是相对的,既要有层次性,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渐进的方式呈现,又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探究能力,不能让学生因难度太大或探究时间过长而无法完成探究活动。探究内容的挑战性还要体现差别性。每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探究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而言其挑战性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多设几个不同难度梯度的探点,供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使每个人都能探,保证探究的公平性和充分性。②探究内容的意义性。意义在于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价值。只有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探究的意义,积极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展开。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有的内容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可能更好,学生更易理解。课堂探究占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昂贵”的,这就需要教师从学习的意义出发,选择最有意义、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探究,避免频繁的浅层探索,使探究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过程。③探究内容的情境性。探究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这种特定的情境一定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是生活。探究活动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要探究的内容,从而把探究内容和学生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只有当探究内容与生活“相遇”时真正的探究才会发生。探究过程就是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不断“相遇”的过程。这种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的“相遇”能为每位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的认知停靠点、思维集散点和学习“目的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三是探究方式的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关乎不同的目标达成度,也关乎探究活动的效率。积极课堂探究在方式选择上应把握以下几点:①尊崇探究的本源意义。课堂探究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建立在对意义一致性解释的基础上,强调过程和行为自身的目的,契合美国课程论专家约瑟夫·施瓦布提出的“实践兴趣”,即以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方式开展课堂探究。学生可以自主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进行课堂探究活动,自主追寻探究的意义,寻求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个性化意义理解。②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或任务的性质、难度自主确定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如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组间交流碰撞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探究需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搭建相应的“脚手架”,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③遵循探究的基本准则。课堂探究一般包括提问、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其基本准则在于通过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课堂探究是学生主流的学习活动。积极的课堂探究是课堂探究的品质保证。进行系统的探究设计、将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赋予学生有规则的探究自由是实现积极课堂探究的基本要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