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积极教学:实证研究揭示学习隐性表达

追寻积极教学:实证研究揭示学习隐性表达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学习并不必然表现为显性的课堂参与和个性化的学习表达,即积极学习并不一定有特别显著的外在表现,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相对隐性的表达,表现为“丰富的安静”。积极学习的隐性表达主要体现在情感体验与思维激荡上。积极学习的情感表达依赖于以下两个基本要素:①基于情境的体验。积极学习应该指向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指向高级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指向积极思维。

追寻积极教学:实证研究揭示学习隐性表达

积极学习并不必然表现为显性的课堂参与和个性化的学习表达,即积极学习并不一定有特别显著的外在表现,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相对隐性的表达,表现为“丰富的安静”。学习本身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的螺旋上升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所看、所听、所想形成思维观点,进而构建个人认知体系的过程,也是个人认知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应该是默会的,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思维等方面,“让学习看得见”并不符合学习的本性特征。

积极学习的隐性表达主要体现在情感体验与思维激荡上。就情感表达而言,有的可能会喜形于色,有的也许只有细微变化甚至不动声色,有的表达形式丰富,有的表达形式却很单一。积极学习的情感表达依赖于以下两个基本要素:①基于情境的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积极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这种积极的体验有赖于适切的情境。这种适切的情境一定是现实的、有感的,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获得情感的深刻共鸣。这种体验更多的是默会的。②基于学习的对话与交往。这种对话与交往并不局限于显性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也包括与书本中的人物、作者的内心对话与交往。积极的情感源自深入的对话与交往。这种深入的对话与交往将触及心灵、丰盈生命、滋养精神。这种对话与交往同样是默会的。就思维表达而言,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范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状态中,思维的质量是有差异的。有的学习可能只有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的思维活动,而有的学习可能有深度理解、实践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积极学习应该指向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指向高级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指向积极思维。这种积极思维表现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等方面,而这些积极思维的品质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反映出来,但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心理活动和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www.xing528.com)

积极学习在课堂上会通过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来表达。这种情感与思维的表达可能会在学习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可能会在情境的体验中迸发出来,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表达。由于情与思是较为复杂的心理和大脑活动,这种活动无疑是隐性的、难以直观感知的,即便表现为某些外在的显性性状,这些显性性状的表达也不可能是情与思的全部。隐性表达是积极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