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教学价值:主体思维的积极实证研究

探索教学价值:主体思维的积极实证研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让教学被“有意思”浸染教学是有意义的。有意思的教学能使课堂成为教师魂牵梦绕的地方,使教学成为师生间的一场美丽邂逅。如果每一件“作品”都有意思,那么这些作品发出的教学能量无疑是巨大的。有意思的学习是自由的。真正有意思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超市资源的提供者和更新者。真正有意思的教学一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探索教学价值:主体思维的积极实证研究

(一)让教学被“有意思”浸染

教学是有意义的。教师只有认识到教学的意义才会产生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不畏劳苦、甘于清贫,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中,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教学中的种种困难。然而仅凭热情和意志并不足以改变教学现状,并不能使教学摆脱单调与乏味,反而容易使教学沦为“苦役”。只有把“凭意志”的教学变成“凭兴趣”的教学,使教学生活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始终充满情趣和乐趣,才能更好地彰显教学价值。

有意思的教学能使课堂成为教师魂牵梦绕的地方,使教学成为师生间的一场美丽邂逅。这种“有意思”使教学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情感需求、一种内心向往。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判断。

每一次教学都是一场游戏。游戏是人之本能。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活动,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使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好玩,从而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需要改变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如“教学是一种良心活”。教学显然不能仅凭良心。良心只是教学的底线。教学也不是简单的“干活”,而是充满创造性、创新性的活动。只凭良心“干活”很难给教师带来成功感、满足感。再如“教学是一种任务”。这种教学的任务说在当下有广阔的“市场”。如果我们把每次教学都当成任务、变成负担,那么生活必定是累的,教学必定是苦的。一旦把教学看成任务,所有的行为就都会指向任务的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就会被忽视,教学就会被功利化。教学应该是一场游戏:课堂就是“游戏场”,师生就是“游戏人”,学习就是做游戏,而教学过程就是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师的身心是愉悦而和谐的,精神是自由而放松的。在游戏状态下,课堂必定会充满青春阳光的朝气,迸发生命内在的活力。

每一次教学都是一件作品。画家的作品是画,音乐家的作品是曲,教师的作品则是课。相对画家、音乐家等来说,教师应该算是“高产”的,如果以30年教龄、每年400节课来算,一个教师的最终作品有12 000件。如果每次教学都有意思,那这12 000件作品一定都是高品质的。教师应有正确的作品观。其实教师每天都在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果每一件“作品”都有意思,那么这些作品发出的教学能量无疑是巨大的。那些所谓的中考高考成绩只是平时这些有意思的作品展览后所获得的额外“奖赏”。如果我们把每一次教学都当成完成“个人作品展览会”上的一个作品,就如同画家创作“个人画展”上的每一幅绘画作品一样,那么我们必定会对每节课都倾注热情和智慧,使教学变得“有意思”。

让教学被“有意思”浸染,就是要以游戏的方式、创作“作品”的思维来对待每一次教学,就是要让每一次教学都自由自在、轻松愉快,充满智慧的生成和道德的力量,就是要让每一次教学都变成教学生涯中独一无二的“作品”。

(二)让学习被“有意思”濡染(www.xing528.com)

长期以来,“苦学”成了学生的学习常态。狭隘的功利化目标成了学习的基本动力。要想使每个学生摆脱“苦学”的学习样态,远离功利化的学习目标,进而幸福、快乐地享受学习过程,就必须在“减负”的同时让学习变得“有意思”。

让学习变得有意思,就是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学习、喜欢学习,不再为学所累、为考试而忧、为过关而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应该刻苦但不应痛苦,学习应该有目标,更要有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生活,应该“不亦乐乎”,应该有滋有味、有意思。要想让每个学生“有意思”地学习,就需要策动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有意思的学习是好玩的。好玩的学习才能使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不知铃声之既响”;好玩的学习才能使人“乐不思术”、乐而忘忧,在无痕的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然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中考、高考结束之后,学生焚烧教科书或将教科书撕碎并抛向空中,或者纵酒狂欢,尽情抒发解脱后的豪情;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目标缺失而沉迷于网络,再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以致“红灯”高挂……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他们在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达成后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逃脱”学习的现象?为什么经过多年教育后学生连基本的“热爱学习”的目标都难以达成?也许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有意思,学习大多是在社会舆论、教师管治、家长催促等外在压力下的被动行为,也夹杂着个人功利性的阶段目标,很少能契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被无端压制,个性化学习需求被“制度”忽视,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活动机械单调、难以生趣,这些现象佐证了叶澜教授的判断——大多数的课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若要改变当下的局面,就需要进行供给侧教学改革,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习好玩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推动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习得知识、练就技能、陶冶情操。笔者在实践中推行的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变革,就是以微型项目为载体,以微型游戏为主要形式,变通常的“教中学”“做中学”为“玩中做”“玩中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有意思的学习是自由的。自由的学习是“我的学习我做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即学生有选择学什么和不学什么的自由。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菜单让学生自由选择。真正有意思的学校应该是一个“课程超市”。真正有意思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内容超市”。真正有意思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超市资源的提供者和更新者。②学生可以自由确定学习目标,即学生有选择“学到什么程度”的自由。每个人的生涯规划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应采用统一的标准或尺度。真正有意思的课堂是“异”彩纷呈的。真正有意思的学习评价是“非标”的。真正有意思的学习结果是呈散点状的。③学生可以自由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学生有选择“怎么学”的自由。真正有意思的学习是每个学生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食物链”。真正有意思的课堂一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真正有意思的教学一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有意思的学习一定是个性化的。只有个性化才能彰显自由的光芒。让学习被“有意思”濡染,就是要赋予学生学习自由,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就是要让学习变得“好玩”,让“玩中学”成为学生的学习常态;就是要形成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凭意志的学习转变成凭兴趣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