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补救性教育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一定的客观情况的出现而引起的。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2021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选择题

1. C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故本题选C。

2. 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结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孟禄。马克思是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上帝是神话起源说。故本题选B。

3. 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适应,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故本题选D。

4. 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又称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故本题选C。

5.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故本题选A。

6. 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这是由课程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所决定的。故本题选C。

7. 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学科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技”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故本题选A。

8. B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的改造。“道尔顿制”“巴达维亚法”“特朗普制”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对班级教学进行的改造,其中最早提出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的是“道尔顿制”,它主张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几乎不顾及每个儿童本身特点的弊端,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进度学习。巴达维亚法的特点是凡有一个班级招收60名以上儿童的学校,都应设立辅导老师,以收到个别教学之功效。故本题选B。

9. 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理论。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以此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故本题选D。

10.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故本题选D。

11.A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故本题选A。

12.A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组织的形成阶段。班级组织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2)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3)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故本题选A。

13.C 【解析】本题考查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论述了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故本题选C。

14.D 【解析】本题考查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故本题选D。

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这种现象属于顺向负迁移。故本题选B。

16.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含义。对于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自发的、以适应自然为特征,主要掌握个体经验;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是具有其社会意义。故本题选C。

17.B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四个方面。故本题选B。

18.D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故本题选D。

19.B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促进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故本题选B。

20.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一定的客观情况的出现而引起的。通常把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称之为法律事实。故本题选B。

21.C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非基本权利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具有的比较高级的权利,这种权利与人们的具体工作、具体贡献有关,往往以竞争的方式获得。从我国公民具有的受教育权利来看,我国公民接受高中以上各级类教育的权利属于非基本权利。故本题选C。

22.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的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基本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是位于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与《刑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故本题选B。

23.A 【解析】本题考查立法机关。狭义上,教育法仅指由国家权力部门(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在我国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教育法律。故本题选A。

24.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规的解释。学理解释也称为法理解释,一般是指社会组织、学者和报刊对有关法律所进行的法理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学理解释一般来说属于研究性质,没有法律效力。故本题选C。

25.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处罚。人身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处罚,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最高期限为15天)和劳动教养(期限为1—3年)。故本题选D。

26.A 【解析】本题考查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本题选A。(注:题干中法条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已更改为第五十四条。)

27.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与教师申诉制度具有相同的法律性、特定性和非诉讼性,是有别于诉讼法上的申诉制度,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对教师(受教育者)的申诉,根据法定行政职权和程序做出行政处理的制度。这种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上的效力,它与诉讼法上的申诉制度性质不同。故本题选D。

28.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权利。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故本题选A。

29.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故本题选B。

30.C 【解析】本题考查“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故本题选C。

二、判断简析题

31.错误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兴起于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地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32.错误 【解析】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从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胜任教学工作的熟手型教师,其职业角色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①教师角色的认知;②教师角色的认同;③教师角色的信念

33.错误 【解析】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团体和公民自觉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要求去行为,从而使教育法规得到实施。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法的自律性实施,是教育关系主体自觉地运用教育法律规范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它对教育法规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34.错误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以下四个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①有损害事实;②损害行为必须违法;③行为人主观有过错;④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35.正确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性是由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的。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及性格品质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整体风貌,还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三、简答题

36.【答案要点】(www.xing528.com)

第一,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

第二,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

第三,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第四,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这几个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

37.【答案要点】

(1)教师方面: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④发扬教育民主;⑤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②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38.【答案要点】

在班级组织中,通过解决团体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及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履行团体要求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等,学生个体获得全面而系统的发展。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促进发展功能;(2)满足需求的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

39.【答案要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具有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根据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个体不同方面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表现出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40.【答案要点】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7)智力与能力;(8)教师的指导。

41.【答案要点】

(1)法律救济是宪法公平、正义的立法精神的体现;(2)以法定权益纠纷的存在为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3)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4)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5)法律救济具有权利性;(6)具有补救与监督双重作用。

42.【答案要点】

具体说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四、论述题

43.【答案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44.【答案要点】

(1)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共性:①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以共同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②同一社会中,教育法规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③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具有共同作用,它们都对社会关系起规范作用,并对一定的利益关系的形成起阻碍或促进作用。

(2)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区别:①两者内容的确定性及其产生过程不同。教育法规大都由较为明确、具体的教育行为规则所构成,而教育道德的行为规则则较为抽象。②两者调整对象的范围有所不同。法律规范着重要求的是人们外部行为的协调、合理、合法,着眼于人们的行为及其后果,不离开人们的行为去过问动机、目的。而道德规范对人的要求却不仅仅是行为,甚至主要不是行为,而是行为动机本身是否善良、高尚等。③两者调整方式和要承担的责任不同。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使其行为得以改正,并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采取一定物质上或精神上的补救措施。违反教育道德的行为主要受良心、社会舆论的谴责。④两者作用的性质及其实现的制约机制不同。从性质上看,教育法规的约束比较肯定,在违法与不违法之间界限一般比较明确,这种约束具有强制性质;而教育道德的约束具有导向性质,其约束主要体现为教育人员的自我要求,即通过教育人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从实现机制上看,教育法规作用的实现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教育道德作用的实现主要是靠主体内在的道德价值判断来支配的,即主要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力量。

(3)教育法规和教育道德相互联系:两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道德价值判断对制定教育法律规范起指导作用,法律是道德价值判断实现的保证。教育法律规范和教育道德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规范有关教育行为过程中有互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