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大学生在准备自杀前都有一些迹象出现,因此识别自杀征兆是预防自杀、保护生命的重要途径。
(一)哪些人容易产生自杀危机
通过对自杀个案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大学生遭受以下事件或出现以下状况时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1)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常有情绪低落、沮丧、抑郁。
(2)过去曾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谈论过自杀,或考虑过自杀方式。
(3)家庭亲友或近邻中曾有过自杀者。
(4)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如抑郁症、动机冲突或受挫等)。
(5)性格不开朗、过于内向,缺乏社会支持。
(7)有悲观、无助感,对自己产生自责、自罪和强烈的罪恶感或缺陷感。
(8)身患不治之症或有疾病的强迫观念。
(9)感到缺乏或丧失支持性的社会联系。
(10)有物质滥用情形。
如果一个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上述表现,则可认为他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积极关注这一部分高危人群,对他们加强保护,进行合理帮助,避免唤起其自杀意念,是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前提和重要途径。
(二)自杀危机有哪些征兆
自杀事件一旦发生,周围的人常感意外、诧异。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曾有过明显的直接或间接求助信息,他们在决定自杀前会因为内心的痛苦和犹豫而发出种种信号。因此,自杀并非突发。
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又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据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调查,61例自杀的大学生中,有22人曾明显地流露出各种消极言行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具体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绘画中表现出来。研究表明,80%的自杀企图者在自杀前曾向他人谈论过自杀。(www.xing528.com)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敏感又热情。
(6)无故送东西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等。
日本心理学家长冈利贞认为自杀前会有种种信号,具体可以从言语、身体和行为三方面观察:
一是言语传达。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向周围的人传达他们内心深处的这种危险意识,或者谨慎地暗示周围。比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不如死了算了等。
二是身体症状。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由于抑郁情绪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充分的注意。
三是行为表现。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亡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
根据以上种种征兆,可以为预防自杀提供线索和可能。
拓展阅读
快速识别自杀危机
“你为什么要死?”
“想好怎么死了吗?”
“你死了爸爸妈妈怎么办?”
某高校心理热线接线员说,在接到暗示自杀的电话时,接线员通常会问这三个问题来识别危机的等级,为干预争取时间和提供重要信息。如果来电者三个问题都回答得井井有条,那么危机就很严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