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干预工作

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干预工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自杀多是具有理性的行为。理智型自杀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也为我们对大学生自杀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可能。比如,某高校大四学生因为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四级考试没有顺利通过,因而无法取得毕业证,自觉无法面对父母,遂选择跳楼自杀。通过对大学生自杀事件的社会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自杀事件都是在应激源的刺激下发生的。

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干预工作

据调查,自杀是我国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约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5。如此严重的自杀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预防自杀危机,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神圣职责。

(一)自杀的含义及分类

1.自杀的含义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不同的学科对自杀的定义不一。心理学的定义是:自杀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个体将自杀看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2.自杀的分类

根据自杀的发展过程划分,自杀分为情绪型自杀和理智型自杀。情绪型自杀又叫冲动型自杀,是由明显的偶然事件引起的,在失控的激愤、悔恨、赌气、绝望、内疚、恐惧等激情状态作用下,所产生的突然性自杀行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进程快、发展期短、突发性强,因此难以预测和防范。自杀者有时会产生对自己行为极度后悔的心理,并采取力所能及的自救和求救措施,有些自杀未遂者事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荒唐可笑和后怕。

理智型自杀又称预谋型自杀,是个体经过长期的评价、判断和体验,逐渐萌发自杀意念,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自杀行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进程较慢、发展期较长,在自杀发展过程中有比较复杂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据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自杀多是具有理性的行为。理智型自杀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也为我们对大学生自杀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可能。

(二)大学生自杀的目的

大学生自杀的目的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逃避、解脱(www.xing528.com)

逃避、解脱即通过自杀逃避现实、逃避惩处。比如,某高校大四学生因为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四级考试没有顺利通过,因而无法取得毕业证,自觉无法面对父母,遂选择跳楼自杀

2.报复

自杀被作为一种报复手段,即通过自杀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对发生冲突或嫉恨的对象进行报复,借此释放愤怒和敌对情绪,让对方生活在痛苦之中。

3.操控、警告(惩罚)

这种目的下的自杀被视为一种操作别人的途径。这种人企图以自杀的方式向外界示威,表明他们有能力支配和操纵外物或自己,以使事情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从而使对方自责、后悔甚至为此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心理过程

事实上,只有理智型自杀者才有明确的心理过程。日本心理学家长冈利贞曾把自杀的发生过程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发生变化—思考自杀方式—选择自杀的时间和地点—采取自杀的行动。有的学者认为,自杀的心理过程为:挫折感—虚无感—对现实泛化曲解和反感—对人、对社会的报复心理—绝望—自杀强迫意念—自杀。还有的学者认为,自杀的心理过程为:自杀萌生—自杀彷徨—自杀决定—自杀实施。从上述几种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杀意念的形成是自杀心理形成的关键,是自杀行为之所以发生所必须突破的瓶颈。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事件的社会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自杀事件都是在应激源(危机事件)的刺激下发生的。当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不能获得社会支持,所承载的痛苦达到或超过他们对生存的痛苦所能忍受的极限时,为使自己解脱,终将在某时刻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自杀意念在产生之后,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个体获得社会支持有效性程度的不同,使自杀意念有两个发展趋势:强化或弱化。社会有效性支持弱,则导致自杀意念强化,最后结果是自杀行为的实施;相反,如果当事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强,就会使自杀意念弱化,从而使自杀行为倾向减退或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