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死亡,可以让人觉醒,进而活得更充实。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一般动物从来不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对死亡的认识和恐惧,乃是人类脱离动物状态后最高的收获之一。”作为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类,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终极思索。
(一)什么是死亡
死亡在现代生物学上的传统解释是身体机能、脏器及所有生命系统的功能永久的、不可逆的死亡。
过去人们习惯把呼吸、心脏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但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患者脑死亡、自发呼吸停止后,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和除脑以外的各器官的机能活动。这就出现了“活的躯体,死的脑”这种反常现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医学观念是以脑干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一旦出现脑死亡现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实质性与功能性死亡。
在社会学中,死亡是指人类有意义生命的消失,即没有思想、没有感觉。社会学家把死亡分为社会性死亡、知识性死亡和生物性死亡三个时期。从社会性角度对死亡提出的社会性死亡,主要指人的社会存在性逐渐减少,有时或多或少已经不复存在,犹如死亡一般。社会性死亡可早于生物性死亡。相反,有些人的社会存在性也可能被延长以至超过他们的死亡终点。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二)死亡的特性
死亡是生命的导师。只有真正认识死,才能够深刻理解生。无论从何种角度对死亡进行界定和描述,死亡的某些特性都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死亡具有必然性。生命是一个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死亡是世间最公平的事,所有的生命无一例外地都会必然经历生命的终结,也就是说凡是生命,都存在着死亡的必然性。在死神到来之时,无论你的学识多少、年龄老少,无论你的社会地位高低,也无论你是富翁还是贫民,死亡迟早都会来临。正因为死亡的必然性,才凸显了生命的有限性。(www.xing528.com)
其次,死亡的不可逆转性。所有生命都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回流。死亡一旦发生就不会有重生的希望。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所以说,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
最后,死亡具有偶然性。死亡是必然的,但一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死去是偶然的。一个人或许死于疾病,或许死于自然灾害,抑或死于战争、人与人的争斗、交通事故、自杀等。任何人都无法预料自己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危机而丧失生命。死亡的偶然性提示了我们生命的脆弱性。
(三)死亡的价值和意义
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尽管我们不能让生命永垂不朽,但是我们可以把追求不朽当作一种信仰,在思想上超越死亡。古人坚信,死者没有死,只是“活”在另一个世界。他们通过这种信仰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在思想上超越了死亡。
哲学家海德格尔强调,人只有预先步入死的境界,才能把其一生从开始到结束的自我显示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迎接死亡,彻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俄国一位作家说过,人生在世之所以会有意义,就是因为有死亡这件事,假如人生没有死,人生的意义就没有了。正是死亡让我们的人生舞台可以上演无数个悲喜剧,试想如果没有死亡,我们不会为生命的短暂而忧虑,不能感受生活的失败、伤痛和牺牲,不会因自己努力付出后的收获感到喜悦。所以,死亡让生命、亲情、爱情、存在的价值显得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