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一项对北京30所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1%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人际关系很差,39.1%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另有研究表明,14%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46.2%的大学生存在轻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多数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人际关系状况堪忧。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是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自负、嫉妒、猜疑、自卑等是妨碍健康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对人际交往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为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或者交往变得困难,或者人际交往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不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
(一)自卑心理
1.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心,处事过分小心谨慎,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多思虑、敏感、多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人性格多为内向,感情脆弱,常常自惭形秽,感到各方面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种人在公共场合一般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的,过于警觉,极易受挫。严重的自卑心理会造成心理变态,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负担,所以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2.自卑心理的调适方法
(1)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在公共场合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不能暗示自己不行。
(2)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要正确对待他人,学会比较,扬长避短。
(3)积极与他人交往。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尤其要有意识地同性格开朗、乐观的人进行交往,这样更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二)嫉妒心理
1.嫉妒心理的表现
嫉妒心理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不悦、羞愧、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绪状态。有嫉妒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强烈的排他性,经常导致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发生。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和长处不服气甚至嫉恨;看到别人处于劣势时感到特别高兴,总希望别人不如自己;没有竞争的勇气,总是讽刺、挖苦甚至采取不正当的行为对他人或集体造成伤害。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中特别是女生中较为普遍。
2.嫉妒心理的调适方法
(1)接纳“积极”嫉妒。每个人不仅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而且要看到自己在别的方面优于对方。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气氛的学习和生活中客观地对待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摆正学习态度。不要把学习中最优秀的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比的方法正确,烦恼情绪才会少。
(2)充实自己。嫉妒心理往往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要充实自己的生活,走出自我狭隘的圈子,做个豁达的人。嫉妒别人成功是从自我的视野中把别人的成功看成自己的障碍,因此其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自己不好也不许别人好的自私心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你就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种宽广的胸怀。
(3)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嫉妒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产物。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要去接纳别人的进步和发展,就是要使自己的心态不因嫉妒别人的进步和成绩而失衡,从而升华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4)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在什么群体里都会有比较优秀的人,也会有较落后的人,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明白落后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5)自我宣泄、自我抑制。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自我抑制是治疗嫉妒心理的苦药。嫉妒心理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它还没有发展到恶性嫉妒时,用宣泄的方式来舒缓一下是相当有必要的。宣泄时,最好能找一位知心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安慰一番。这样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能中断这种发泄性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习书画、下棋、旅游等等。
(6)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进取。嫉妒者在别人比自己强时,应当把不服气的心理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化嫉妒为求上进的力量,赶上甚至超过对方。在学习上、在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中,当看到与自己条件相仿的人超过自己,获得荣誉的时候,强烈的嫉妒心可能会使一些人内心十分不快,理智却又不容许他们表露这种情绪。于是,可以发奋努力,争取超过对手,或者即使不能通过努力超过对手,也可以扬长避短——以自己之优势对对方之不足,以获取总的平衡。
(7)让快乐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快乐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得到的欢乐,我的那一点儿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人来调整。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若在出现嫉妒苗头时,就立即进行自我约束,努力驱除妒忌心态,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三)自负心理
1.自负心理的表现
自负心理和自卑心理一样,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自负心理是指过高地评价自我,在交往中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表现为盛气凌人、自命不凡、自视清高等,常使交往对象产生难堪、窘迫和心理压力,不能平等地与人交往。自负心理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必须加以克服。
2.自负心理的调适方法
(1)提高自我的期望值。才能和学识的高低是相对的,对才能和学识的评价也是有条件的,有不同的自我期望值要求,也就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所以说,自负者只要提高自我期望值,就会发现自己才能和学识的不足,从而自觉地克服自负心理。
(2)认识自负心理的危害。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如果过分苛求于人,傲视别人,得到的就是别人的鄙视和疏远,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全面认识自己。自负者多数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总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较。但是应当明确,人不能总陶醉于自己有限的才能而沾沾自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四)羞怯心理
1.羞怯心理的表现
羞怯心理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有羞怯心理的人在社交中、在他人面前特别是在同陌生人、同异性交往中,常常表现为腼腆、不自然,严重者表现为见人脸色绯红、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有严重羞怯心理的人常常不愿与人接触,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态度。严重的羞怯心理会导致社交恐惧症,这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有羞怯心理的人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说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开展,应当进行克服。
2.羞怯心理的调适方法
(1)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积极肯定自己的长处、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在交往中的自信心。
(2)加强心理训练和实践活动。在各种心理训练和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
(3)放下精神负担。应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更好的成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www.xing528.com)
(4)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艺高人胆大,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娴熟的交往技巧,在交往中自然就会应对自如。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是克服羞怯心理的良药。因此,要勤于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可适当掌握一些社交知识和技巧,通过知识的积累增加交往的勇气。
(5)加强交往能力的锻炼。大学生身处在校园,要努力争取更多交往的机会,多与他人交往,使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为自己多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各种场合下鼓励自己大胆讲话、勇于发言。
(五)闭锁心理
1.闭锁心理的表现
闭锁心理又称为自我封闭心理,其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闭锁心理严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有闭锁心理的人在交往中或者少言寡语,或者不着边际,从不与人推心置腹,往往给人不可捉摸的感觉,让人无法接近,知心朋友较少。人际交往中的闭锁心理实际上是人为地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建起了一道心理屏障。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影响学习,还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应当积极加以克服。
2.闭锁心理的调适方法
(1)更新观念。应该认识到开放意识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克服传统的思想意识。
(2)积极与人交往。如果要克服闭锁心理,就要与人交往,让别人了解自己,避免独来独往、自命清高。只有这样,别人才会亲近你、理解你。人际交往是个互动的过程,打开闭锁心理的关键就是要解除心理顾虑,多与人交流、接触,以坦诚的心态与别人交流,以情换情。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欣赏你、接纳你。
(3)多参与集体活动。为参与而参与,不要求立即获得回报。参与集体活动的主要价值在于学习社交能力,并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并了解你。
(六)猜疑心理
1.猜疑心理的表现
猜疑心理是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表现为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总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当面或背后议论自己。有猜疑心理的人经常把无中生有的事强加给别人,甚至把别人的好意曲解为恶意。猜疑心理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的猜疑心理是产生心理疾病的先兆。猜疑心理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会使自己的心态扭曲,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必须加以克服。
2.猜疑心理的调适方法
(1)学会正确的人际认知方法。对人、对物的认知要力求客观、全面,不可以只凭简单的几次交往就做出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结论。
(2)培养理智的心态。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要督促自己去寻找证据,不可以轻率地乱猜疑。
(3)及时沟通,解除疑惑。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4)学会自我安慰。人际交往中出现误会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应学会解脱,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时,要暗示自己:人生在世没有不被别人议论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5)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七)社交恐惧心理
1.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
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被众人注视,会十分紧张,害怕自己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因此,有社交恐惧的人往往会努力回避进入社交性的场合。
2.社交恐惧心理的调适
(1)悦纳自己,树立自信。社交恐惧心理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变自己,适应社交,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2)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3)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反应,就相当于是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4)勇敢地去面对。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恐惧。就像一位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害怕的其实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关键就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
(5)学习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把改变付诸行动。
第一,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的心理,消除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第二,系统的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列出10个自己以往恐惧的交际场景,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再由易到难地去一项一项地进行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练习。
第三,镜子技巧。每天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第四,放松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然后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到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象变松变软……每天至少练习一次。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第五,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伟人的传记,用他们成长和成功的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这些伟人还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第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看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和口才技巧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多学习别人人际交往的经验,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树立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