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生,两位不同老师任教,考试成绩相差十万八千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得不承认,老师的课堂调动意识是否强烈,课堂调动是否科学有效,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课堂调动的教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生性爱动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一天六七节课坐在教室里,而且总是听着教师讲课的情景。
几年前,我有幸又参加了一次高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期限一个月。我们50多位来自各地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满怀希望地听到了著名专家、教授的教诲。可是,这一个月给我们这些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度过了艰难的岁月”。除了个别教授讲课生动有趣之外,不少专家教授虽有专业素养,但缺乏讲课的艺术。其中两位教授给我们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一位教授讲课时面朝黑板,背朝我们,整节课(一般为两个小时以上)忙于说到哪儿就写到那儿,一句不漏地板书着,偶尔转过身来,只是拿了一下黑板擦又转过身去了。另一位教授讲课时情况稍微“好”一些,他侧身而立,面向夕阳落下的地方——朝着西边的窗户,平静地说下去,根本不顾听众的反应如何。
不久前我看到福建师大孙绍振先生回忆他在北大中文系学习情景的文章。他对当年文学泰斗们的专业修养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对大部分教授的授课艺术也很不满意。(www.xing528.com)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是多么好动的年龄啊。没有课堂调动的教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教师一味追求一堂课的“知识容量”,又特别欣赏前辈提出的“一节课没有任何废话”,外加教师性格内向,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经验,这样的教师必将面临特别困难的教学境地。因此,老师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调动有意识地、最好是自然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