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尊为“渔王”。然而他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教他们捕鱼技术,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还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倾己所能,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www.xing528.com)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渔王的错误不仅是他没有传授“教训”,还在于他不让孩子走弯路,不让孩子去体验挫折。这让我想起当今中国的不少父母,他们愿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物质生活环境,为孩子铺就平坦的成长道路,不让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体验一切的悲伤,品尝挫折的滋味。比如,有的父母就连孩子的爷爷奶奶去世了,也不通知正在读书的孩子。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为遇到不幸的亲人“悲伤”的权利,而孩子的这种“悲伤”体验,正是孩子爱心形成的重要条件。专家认为,孩子悲伤的权利是不应该被剥夺的,而应当让孩子对失去亲人无拘无束地感到悲伤。让孩子明白活着的人原来是会死的,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与周围人的生命。
同样,我们不让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体验足够多的失败与挫折,孩子的心理承挫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而缺乏心理承挫能力的孩子,即使智力一流,也会被人生路上的一个很小的挫折所击倒,甚至轻易地结束生命。在家庭或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提倡不吝啬对孩子的肯定、欣赏与鼓励,但我们反对剥夺孩子体验应有的挫折与失败的权利。适当地不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让孩子品尝劳动的艰辛,给孩子讲述自己或亲人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等,都有助于培养心理素质良好、人格完整、表现出色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