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度烦躁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要防止“超限效应”的发生。徐力杀母事件就是一个“超限效应”所产生的悲剧。徐力的母亲吴凤仙是一位好母亲,她省吃俭用,把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包揽下来,只是为了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有出息。她要求徐力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在班级前10名,无法达到母亲要求的徐力感到了绝望,对于整天唠叨不断的母亲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了用木柄榔头砸死母亲的悲剧发生。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超过孩子的能力所限,就会产生过重的压力,容易产生“超限效应”,这在家庭教育中应当避免。(www.xing528.com)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例:某校高中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班主任老师就布置每个学生制订三年后的奋斗目标。结果一个普通班50名学生,保证考上清华、复旦的就有20人,其间还有一位学生不知“复旦”为何物,竟把“复旦”写成“负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制订三年奋斗目标或近期奋斗目标是很好的,作为学生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让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江泽民同志看到徐力杀母的惨案后不久,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他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考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不然“复旦”就变成了“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