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下,教师是创造学习环境的关键

新课程下,教师是创造学习环境的关键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学习情景,是指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与学习环境。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创设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在条件。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就在于看他是否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出某些道理。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好办法。在教育情景、问题情境创设方面,中外许多前辈为我们积累了不少经典教育案例。体验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法。

新课程下,教师是创造学习环境的关键

所谓学习情景,是指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与学习环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为问题产生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创设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在条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高效地完成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形成与智慧的增长。

课程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因为只有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心理的共鸣,才能从情感体验中悟出某个问题的道理。教师除了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这老三样宝贝走进教室之外,还得带着音乐、故事与信息新三样宝贝走进教室。

体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肉体体验,二是心灵体验。两种体验方式缺一不可,都是让一个人“懂事”的最佳方法。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就在于看他是否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出某些道理。

通常而言,获得肉体体验的最佳方法是体力劳动与身体锻炼,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在超过自己身体素质的一定范围内的身体锻炼,都是培养情感、增强韧性,形成坚忍不拔的意识的重要途径;获得心灵体验的最佳途径是案例教育,最能够打动人们心扉的是感人案例所创设的心理情景。这就是擅长案例教育的美国人创造的MBA课程取得巨大成功之缘故。早在1908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就开始培养MBA(工商管理硕士),1920年哈佛大学成立了案例开发中心,次年出版了第一部案例集,正式推行案例教学法。

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好办法。在教育情景、问题情境创设方面,中外许多前辈为我们积累了不少经典教育案例。

案例一:柏拉图成功的秘诀

有学生问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道理靠感悟而不是“告诉”。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看来很简单,但取得成功却不容易。即使是最简单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的秘诀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案例二:用风雨吹打出的大学生

在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某小岛,仅有几十户渔家的小渔村连续几年出了好几位大学生,这在20世纪80年代高考录取率仅3~5%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当记者到达这个渔村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件事:每当风雨交加的夜晚,渔妇们就将孩子赶到屋外,任凭风雨无情地吹打在孩子身上。

渔妇们在屋里问:“孩子,有什么感觉吗?”

“好冷啊,母亲……”浑身直打哆嗦的孩子在门外回答。

“你的父亲还在小舢板船上捕鱼哩。”

这种貌似冷酷无情的教育法,让孩子从小体验到“饥寒交迫”的感觉,慢慢懂得了什么叫做人生,怎样才能成人,教育家把这种教育法叫做磨难教育法。体验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法。

案例三:闽剧“咬奶头”的启示

在传统闽剧(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中有一出“咬奶头”的传统戏。说的是一位年轻的小犯人在即将行刑前,要求母亲让他最后再吸一口奶,母亲只好应允了。这位小犯人狠狠地把母亲的奶头咬下,鲜血洒满了母子俩的全身。小犯人带着血口埋怨母亲说:“在我小时候偷了邻居家的鸡鸭时,你不仅不责怪我还夸奖我,都是你从小纵容我当小偷,才使我落得今天的可悲下场,我恨你,因此才咬掉你的奶头。”这位母亲后悔莫及,羞愧地低下了头。(www.xing528.com)

这位母亲血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早期成长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命运。孩子的命运紧握在母亲的手中,教育了母亲就教育了我们的下一代。

据报载,有个刽子手叫费尔南,他一生砍人头200多个,是法国目前唯一一个仍然在世的刽子手。这位身材魁梧的人有着一双冷酷的眼睛和一双大而粗糙的手。早在他14岁的时候,他亲手制作了一个断头台模型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的父亲,如今这个模型还摆在费尔南的客厅里。16岁那年,费尔南随着父亲来到刑场,第一次亲眼看到刽子手是怎样砍头的。不久之后,费尔南就子承父业,开始顶替父亲“工作”了。

费尔南的成长经历,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训: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不论是当父母还是当老师,都会知道中国经典家教故事“状元与乞丐”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它生动地告诉中国父母:什么样的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命运。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命运是紧握在父母和老师的手心的。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我国晋代文学家傅玄的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永远记住这句教育格言:身教重于言教!

案例四:老师原来是最大的“骗子”

“最好的老师就是最大的‘骗子’。”这句话是对教师角色的一个不太确切的表达。原意是说,一位好教师的主要本事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你的“骗术”——欺骗技术,骗出自信,骗向成功。

最早说我是骗子的是位高三男生。有一次,我照样带着全班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有位男生笑着对我说:“老师,你是最大的‘骗子’!”正在我惊讶之际,他接着说,“你经常把我们从半睡状态骗醒,从紧张的状态骗成轻松,让我们高三学生还能在上课之前听到那么美妙的音乐,看到那么美丽的画面……”原来,我把多媒体用“歪”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在课前放点好听的MV甚至舞曲,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兴奋状态,然后才开始切入正题。

不少年轻老师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太差,要完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是非常困难的。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请看案例五:

案例五:每位学生都能自学

与每个人生来就会吃饭一样,每位学生都拥有能够自学的潜能。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学生的这种自学潜能转化为自学能力,把他们从能自学变成会自学。应该承认,要培养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很困难,教师不能企盼轻松完成任何一个教学目标。不过,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为了培养全班学生养成课前自学、课堂自觉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我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推举学习小组长。要求学生从下节课开始,上课前要先自学课文,课堂上能够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我不敢怠慢,课后有选择地找到部分学习小组长谈心,为他们先讲授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物质保障,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讲清他们的行为对于全班同学养成主动提问的重要意义……

经过精心的策划之后,我在上课时提出一个问题,事先约好的几位小组长马上举手应答。毫无悬念,这些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我马上引导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还专门对这几位课堂举手的同学进行诱导性评价:“同学们,老师前一节课只简单地提出了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要求,想不到有这么多同学自觉响应,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在下节课上能够主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为了不出意外,我下课后又找到几位没有当小组长的同学,如法炮制。不出几节课,同学们被老师精心创设的“热烈场面”所引导,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成了这些学生在我所教的课堂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养成了上课自学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堂练习时把手表放在桌面上,争分夺秒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自己上讲台讲课的习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与超前学习的习惯等。一位成功的老师,要学会创设学习情景,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信心与学习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