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课题,这里的“经验”不是指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而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即实践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主张,实际上也是体验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体验教育是指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或间接感知的事件,从而产生新的体验、新的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学生过多地限制在校园里的教室中,限制在纸质课本与网络上。学生在长达12年的青少年成长关键期,能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接触社会、感受自然的机会少而又少;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大都停留在以说服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初级教育阶段。为此,呼吁我们的教师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创造更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机会。
因此,判断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的重要标志,是看他是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个体表现、体验成功、产生快乐的机会。有经验的教师是追求“越教越少”,缺乏经验的老师却追求“越教越多”。
要成为越教越少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为每位学生创造更多表现特长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与产生自信的机会;就要指导学生获得符合他们个体实际的学习动力、习惯与方法,并要把这种意识变为文字,清楚地写在你的课堂设计里边去,落实于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请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吧。因为,教师的课堂价值就在于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成长的机会。请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会写一手好字的学生
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假如您是一位物理教师,而你的学生中有一位对数、理、化有学习障碍,如何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呢?我曾经作过这样的尝试,让一位学生爱上物理课:
在物理课堂上,有一位对物理毫无学习兴趣的小玲同学。她从没有在物理课堂上正确回答过问题,作业基本都是抄同学的,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各科成绩几乎都不及格,但写得一手好字。我在课前让这位学生帮助老师把牛顿的一句名言——“我成功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上课时,我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请转过身去看看后面的黑板上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把牛顿先生的名言整齐地读一遍。”我接着提出要求。学生们刚高声朗读完毕,我就开始诱导:“牛顿先生说得好吗?”“好——”学生大声地答道。“那么写这句名言的同学,他的粉笔字写得好不好呀?”“好——”“你们知道这出自我们班哪位同学的手笔吗?”
顿时教室里嗡嗡乱叫,有的说是张三,有的争辩说是李四,就是没有人说出我愿意听的那个名字。我故意把目光投向小玲,终于有聪明的学生从老师的眼神中得出了正确答案。我带着赞赏的语气开始发表高论:“这位同学猜得很对,写出这手好字的就是我班的小玲同学。”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小玲,我从她那有点发红的脸上看到了她内心的喜悦。此后的小玲逐渐喜欢上物理课,物理成绩不断上升。
在以后的物理课堂上,我特别关注与小玲相似的同学,给他们创造在课堂上成功回答物理问题的机会,哪怕是事先为他们准备也好。我知道,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为每位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出个人的特长,是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产生自信的机会。一个学生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创造出持续的快乐与继续学习的动力,与之相伴的所谓“德育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德育工作最有效的手段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而要让学生获得信心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动声色地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上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产生信心,获得快乐的学习心境。给学生一次课堂成功的体验,可能换来学生一生命运的改变。
案例二:布拉格公式(www.xing528.com)
英国威廉皇家学院是一所英国贵族子弟云集的大学。在学院里到处可以看到穿着华丽衣服的富贵子弟神气活现、趾高气扬的身影。被保送到该学院的布拉格,穿着破旧的衣服,特别是那双既破旧又不合脚的大皮鞋,相形之下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酸。那些富贵子弟常常用鄙夷的目光望着他,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他的那身衣服,简直太寒酸了!还有那双皮鞋说不定是从哪里偷来的呢!”
性格倔强的布拉格听了这话肺都气炸了,恨不得马上过去把那些人揍一顿,可是,他想到父母对自己寄托的期望,就强忍着一肚子的气默默地走开了。有一天,不知是谁跑到校长那儿,诬告布拉格的皮鞋是偷来的,布拉格立即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刚一进门,校长就两眼直盯着他的脚,只见一双瘦小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大皮鞋,显得很不相称。校长板着脸质问道:“布拉格,你的皮鞋是哪来的?”布拉格一楞,很快就明白了校长的意思。他没有回答,从口袋里掏出一封折得很整齐的信,双手递给了校长。
校长困惑不解地打开了那封信,只见信中写道:布拉格,我亲爱的孩子:
爸爸实在对不起你,但愿几年后,那双皮鞋穿在你的脚上不再嫌大。爸爸心里埋藏着这样一个愿望,将来有一天,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那时,我将感到无上荣耀。因为我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而努力奋斗成功的……
校长默默地读着,他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再看看布拉格,他是位坚强而又懂事的孩子,他忍辱负重,不屈不挠。读完信,校长把布拉格紧紧抱在怀里,半天说不出话来。此刻,布拉格再也忍不住了,压抑与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校长的鼓励下,布拉格一直把父亲的信珍藏在身边,每当收到父亲省吃俭用给他寄来的生活费时,眼前就浮现出老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布拉格惜时如金、如饥似渴地学习,终于因学习成绩优异而再次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很快成了剑桥大学的高材生。
再以后,这位穿着破旧的大皮鞋走出剑桥的高材生,最终与他的儿子小布拉格携手合作,潜心研究晶体的结构,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父子俩共同获得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磨难的少年往往换来的是成功的成年。布拉格不仅提出了科学上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还为我们创造了做人方面的“布拉格公式”: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坚强不屈、勤奋刻苦,并满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自己未来的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的地方,尤其是学生个体表现的地方;要让学生的独特个性、良好习惯、优秀品行与特长在课堂上、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现,让每位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这是老师获取学生爱戴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个体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要努力把课堂设计成让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
教师的教学艺术集中表现在给学生创造表现课堂的机会上。作为教师,当我们希望把更多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时,一定不能忘记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把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表现个性、交流合作、体验成功、感悟做人道理的机会让给学生,最终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我们还给学生的,将不仅是成功快乐的学生时代,更是成功快乐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