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巴赛(M.Bazin)、维宁(Edward P.Yining)是19世纪研究《山海经》的学者。希勒格考证了《山海经》中描述的小人国、毛民国、玄股国、扶桑国、大人国、君子国、劳民国等地的地望。马伯乐(H.Maspero)对比了《山海经》记述的地理情况和公元前5世纪印度、伊朗的文化潮流。兰卡普尼(Lamcunperic)主张《五藏山经》是“商代山岳之记事”。
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认为《山海经》“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关于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天然物质的知识”。作者还把《山海经》中怪物异兽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怪物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种研究可以探索人类文化的起源。
美国研究《山海经》的学者很多,除了约翰·希夫勒以外,美国还有许多研究《山海经》的学者。20世纪中叶,“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论题引起美国学术界的关注。关心这一论题的美国学者,或者对《山海经》做了地理考释,或者对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与中国人的族源关系进行了探讨。
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掀起了《山海经》热。不少学者试图通过《山海经》研究太平洋两岸的文化关系。如亨利蒂·默茨博士从1936年开始研究《山海经》等中国古籍,曾经根据《山海经》材料进行美洲实地考察,于1953年写出《几经褪色的记录》一书,这是一部引人注目的亚美文化关系史著作。另据《科学画报》1980年第8期称,有些美国学者认为《山海经》中的某些部分相当准确地描写了北美大陆的地形地物和特产,特别是《东山经》描写了美国内华达州黑色石、金块,旧金山海豹和会装死的美洲负鼠等,而《海外东经》《大荒东经》中的“光华之谷”等写的是科罗拉多大峡谷。(www.xing528.com)
有的学者认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在人种学上有联系,这有助于破解《山海经》之谜。据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人类生物化学家华莱士和他的同事,经过对美洲原始居民印第安人遗传基因化验比较分析后,认为北美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国人的后裔。
美国学者还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山海经》,代表人物有R.M.昂德希尔,埃默里大学教授道格拉斯·华莱士,哈佛大学华裔教授张光直,塞奥尔多·施舒尔博士,以及上面提到的亨利蒂·默茨博士,等等。
俄国学者维拉·德洛芙娃著有《〈山海经〉的地域形制观念》,提出了《山海经》地理研究思路。她认为“努力寻求文中地名最精确的地望并不是一种全然有效的解决办法”,应该“设法探索《山海经》中的地理世界是如何整体构成、组合起来的”。作者提出了“栅格系统”(grid system)和“同轴方形结构”(a system of concentric squares)两种可以概括《山海经》中地理事物构成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