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祥桥在金泽镇南市梢,建于元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此桥是江南少有的元代桥梁,《人民画报》曾以其建造别致而刊载介绍。其式样古朴,为六柱五孔梁式石桥,全长34余米,宽2米多。其特点为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块拼成,石柱上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遮护木梁,体现了桥梁的外观美。
此桥结构独特,桥面没有桥栏,有一位老人解释说:“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疾驰过桥,故桥面铺砖无桥级、无桥栏。”这样的解释有一定道理。此桥造型优美,远望如“长虹卧波”,桥身极薄,结构精巧,为全国少见。漫步桥上,使人真正领略到江南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风情。
据《金泽志》记载:在元代,此桥东侧建有万寿庵,香火极盛,有“小天竺”之称,可见当年金泽的经济、佛教是何等兴盛。桥南平旷沃野,林绿水清,景色宜人。金泽古时八景之一的“南桥夜月”,就是指迎祥桥。由于战乱灾祸,桥旁的万寿庵已毁。如今当地政府在此桥的南侧建造古亭,树立了纪念碑,供游人观景休息。古亭两侧石柱有对联一副:“虹影环空如入画,水天一色合吟诗。”
迎祥桥
天皇阁桥在金泽镇下塘街,南北通向,桥堍有天皇阁庙,以庙名定桥名。此桥初建于明代,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身高大,仅次于朱家角的放生桥,是江南少有的三孔连拱石桥,既节省造桥的石料,又加快泄洪量。因北胜浜的河水,从塔汇桥过来,水流湍急,故此桥建三孔,有它的科学道理。平时船过此桥,大船进大孔,小船进小孔,自然成了水上交通规则,减少水上事故。(www.xing528.com)
此桥的桥面上,有许多浮雕,有“轮回”“宝幡”“莲座”等图案,惟妙惟肖;还有“鸳鸯剑”“芭蕉扇”“葫芦”等八仙过海图像,栩栩如生。从桥上这许多浮雕的形象来看,此桥系僧人募捐而建造。
此桥还有一段革命历史,当年金泽人民为纪念辛亥革命胜利,迎接孙中山亲临上海,镇上的工商业者、手工业者、青年学生等,纷纷来到天皇阁庙集会,登上天皇阁桥游行,高呼“驱除鞑虏,建立中华”口号。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燃放鞭炮,声势浩大,为古老的天皇阁桥增添现代革命气息。桥旁的天皇阁庙因战乱被毁。
(曹同生)
天皇阁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