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祁桥位于白鹤镇青龙村与华新镇艾祁村交界处,因横跨艾祁浦而得名,又因用大石所筑,故又名“大石桥”。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97年),为单孔半圆形石桥。桥长26.72米,宽3米,高5米,拱跨13.9米。据记载和当地村民称:该桥上面半个圆,下面半个圆,合成为一个全圆形石桥。后桥梁工作者经实地考证,触探到河底半圆拱石,确认这是一座全圆形石桥,两个桥台下无座石,水面以上的拱石有对称莲花宝座图案,上刻“大明洪武十二年……”字样,拱圈石为分节并列砌法,由青石砌叠,自河床起向上共有13节。该桥未作过大的修葺,县志也未见修理记载。
艾祁桥
文保碑
古代桥工为何设计建造这座全圆形石桥呢?早在明代,青浦地区造桥技术发展较快,当时的桥匠对桥梁承载能力的问题已有足够的认识。艾祁浦江面较宽,桥跨较大。如采用一般石拱桥型式,由于地基软弱,桥台易下沉,会导致拱圈石开裂而影响稳固;如采用石梁桥型式,为满足桥下通航要求,必须抬高桥身,既建桥规模大,又很难解决两岸衔接问题。艾祁桥最终采用全圆形结构,既解决了软弱地基承载力问题,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连接两岸,方便了行人,而且还解决了桥下通航问题,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种创举。(www.xing528.com)
桥梁专家茅以升与罗英在《中国石桥》一书中对全圆形桥有这样一段述说:“好似铁路、公路上的涵管一样,这样的建筑如遇基地土壤稍差,将来发生少许沉陷时,还不致有很大的危险。”艾祁桥能较完好地保留至今,其中采用全圆形结构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该桥拱圈砌成许多道窄券后再并排成一个整圈,这样虽没有像石块相互交错的那种纵联式坚固,但具有日后修补方便的优点,可见桥工的匠心用意。
全圆形桥是建立在石拱桥技术发展基础上的特殊桥型,是中国几千万座古桥中又一类结构独特的石拱桥。据说国内曾发现过不少,如江苏甪直的东美桥、上海松江的浜丝桥等,但确切定论的数量不多。而且建造时间都比艾祁桥晚了近百年。18世纪意大利建筑师曾替古罗马绘测了一张想象的全圆形桥图,但最终还是未付诸实施,而艾祁桥则早在600多年前已展示了它的神采风姿。
(谢天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