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植园位于朱家角镇西井街,面对井亭港,背靠大淀湖,占地6.4公顷,由民国时期的财主马维骐于1912年所建,故又名“马家花园”。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庄园式园林建筑,并以其“一边课读,一边耕植”的内涵取名课植园。
马维骐(1853—1928),字文卿,受祖训“读书明理,不以仕途为官”的影响,青年时从父经商,以经营汞、铜、盐、丝绸为主,生意甚至做到国外,曾为朱家角首富。至中老年时,广交朋友,并受清末“置田造园”风气的影响,在朱家角先后置地达530多公顷(8000多亩),并于西井街买田6.4公顷(96亩)。1912年开始造园时,他已59岁。历时15年,耗银30余万两,园才初成规模。
园门
内园
塔楼
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部分构成,内有迎贵厅、宴会厅、正厅、耕九余三堂、逍遥楼、书城楼、望月楼、戏楼、打唱台、藕香亭、倒狮亭、司教亭、碑廊等各类建筑200余间,另有假山、九曲桥、课植桥、荷花池、稻香村等。据说,为造此园,马文卿倾注了大量心血,曾遍游江南名园,凡见胜景,就千方百计命人仿效,如在园内仿建了上海豫园的荷花池、九曲桥以及苏州狮子林的假山、倒狮亭等。
进入园门的第一厅为轿亭。为客人下轿、主人停轿的地方。第二厅为会客厅,厅正面迎面有一联,上联“课经书学千悟万”,下联“植稻麦耕九余三”,上下联首字合为“课植”,就是“课读之余不忘耕植”的意思。此联既点明了园名的来历,也寄托了园主人对子孙后代的厚望,即希望子孙能凭真才实学得到功名。园内第三厅为花厅,俗称“堂楼”,为马文卿三个女儿的闺房。第四厅为迎贵厅,顾名思义是主人迎接贵宾的地方,厅北有藏书楼,又称“书城”。此为厅堂区。凡厅堂内的建筑都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面都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厅堂区的南边有处很有特点的复式走廊,其太阳照得到的一边称阳廊,设有台阶,供男子行走,寓意家中男丁能步步高升;另一边平坡状的称阴廊,供女子行走。在阳廊尽头,有一段长20余米的碑廊,镶嵌着15块碑刻。这些碑刻都是明清著名书画家的书法真迹,包括明代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手迹,其中有唐寅的信札、祝枝山的《梅花》诗、文徵明的《游西山寺》十二首以及周天球的两首诗等。这些碑刻都是当年马文卿请当时著名的金石专家依照真迹雕凿而成,名家手迹特色各异、丝丝入扣,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能够躲过“文革”的劫难留存至今,还多亏了当年朱家角中学师生的巧妙保护,才让今人能一饱眼福。(www.xing528.com)
以碑廊为界,南部为假山区。园中的假山石是精选的太湖石,融会了瘦、漏、透、皱等特点,造型各异。这些石头通过精心的布局、堆砌,成为了洞洞相通、路路相连、迂回曲折的“迷宫”。
在假山的小山坡上有一五角亭,名曰倒狮亭。其结构颇是独特,有异于中国古建筑中四角、六角或八角的常规结构,而是独树一帜,呈飞翘着的五角。据说,五角暗合了金、木、水、火、土的阴阳五行,又寓意五谷丰登。从亭子穹顶中间拼搭成的“米”字形和上下分开的“元宝”形木结构中,可以看到园主人那种吃穿不愁、财源广进的富足生活。
在亭顶端中心有个金色的图案,画的是“云中鹤”的文官标志,而辐射在每个小木拱上就像个官帽上的官刺,表示了官运亨通的愿望;“鹤”还代表了长寿,所以这个小小的亭子就包含了园主人对福、禄、寿的几重祈愿了。“倒狮亭”的点睛之处就在那倒挂在亭子翘脚上的五只雕刻得惟妙惟肖、憨态可掬的狮子,五只狮子形象传神,煞是逼真。应该说,这五角亭也是课植园内的一个亮点了。
院内还有“打唱楼”“观唱楼”等建筑,专供园中佳节或喜庆时唱戏、看戏之用。
1956年课植园曾被辟为朱家角中学。1986年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始,政府在开发朱家角古镇的同时,对课植园进行了全面的整修。2003年,朱家角中学撤迁新址,焕然一新的课植园以其错落有致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景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王卫红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