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寺前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和保护

寺前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和保护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寺前古文化遗址位于香花桥街道天一村北部、青安公路和东大盈港西侧。寺前遗址1960年,遗址中发现许多印纹陶片。1990年11月3日至1991年1月15日,上海市文管会和青浦县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遥感研究所一起对寺前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39.5平方米。在崧泽文化晚期地层中发现墓葬一座,骨骼保存完好,但无随葬品。寺前村遗址因所在村而得名,于1977年、1986年分别被列为上海市、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寺前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和保护

寺前古文化遗址位于香花桥街道天一村北部、青安公路和东大盈港西侧。寺前村在北宋末年有慧日寺,因村在寺的前方而得名。遗址在村后土墩上,墩高约1.5米,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东、西、北三面环寺溪河。

寺前遗址

1960年,遗址中发现许多印纹陶片。1966年试掘,挖掘面积53平方米,发现有三层文化遗存。上层是灰黑陶土层,深0.56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何印纹陶,属戚家墩型文化层,出土有印纹硬陶罐、原始瓷碗和杯等;中层是黄褐色土,深0.4~0.96米,系商周时代的几何印纹陶,属亭林型文化层,出土器物有带柄石刀、器足外撇的鼎、浅腹三足盘、敞深腹高圈足、高颈折肩尊等;下层是灰土层,深0.9~1.84米,出土有崧泽文化特点的多节把镂孔豆、镂孔双腹花瓣足罐、筒形花瓣足以及良渚文化的贯耳壶、扇方足鼎和长方形穿孔石斧、石镰等,时代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

1990年11月3日至1991年1月15日,上海市文管会和青浦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遥感研究所一起对寺前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39.5平方米。发现良渚文化墓4座,水井2口,墓随葬陶器16件、玉器1件。其中3号墓保存较好,有墓坑。墓主人为一老年女性,随葬陶器6件,有鼎、双鼻壶、豆、盆、罐等,口中含玉管1件。水井均为直筒形,井口至井底深约2米。井壁有竹竿、竹节与芦苇等痕迹,可能是用竹、芦苇编成的井圈的残留。其中一口井内遗留陶缸2件、陶豆1件、纺轮1件,另有兽鱼骨与果实等。

在崧泽文化晚期地层中发现墓葬一座,骨骼保存完好,但无随葬品。另外,发现窖穴一处,长1.2米,近正方形。窖穴内埋有较多鱼骨、兽骨及碎残陶器等。还有宋代井5口,其中比较重要的两口:2号井深3.8米,直径90厘米,井圈用砖盘砌,残存11层,每层有7块砖;4号井深4.14米,直径70厘米,出土青瓷鼎炉1件、长颈瓶2件、青瓷瓜棱腹注子1件,经专家鉴定均系景德镇龙泉窑粉背瓷器,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www.xing528.com)

寺前村遗址因所在村而得名,于1977年、1986年分别被列为上海市、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朱习理、蔡雪源整理,图片选自《上海水域——青浦文化记忆》)

文保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