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古文化遗址位于赵巷镇崧泽村的假山墩,长、宽各约90米,高约4米。1957年上海市考古工作者在青浦县进行考古调查,在假山墩采集到数片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片,引起大家关注。1958年当地人又在村北农田发现了鹿角、陶片和几件石器,从而确定是一处古文化遗址。
为摸清这一遗址的内涵和分布范围,19 6 0年11月至1 2月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并在崧泽村周围和假山墩上发掘了6个探方,面积44平方米。在村东北公路北侧的三个探方中,地下文化层堆积很薄,遗物很少,而且都属于几何印纹陶。在村北水塘附近的探方中未发现文化层。在假山墩以北的探方中发现堆积较厚的几何印纹陶,这应是该遗址比较中心的地区。在假山墩试掘的探方中,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包括一个灰坑和一座墓葬,以及大量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灰、黑陶片,从而基本了解了土墩的古文化内涵。根据以上资料及河岸、沟渠壁面暴露的地层情况,可知崧泽遗址的主要范围,是以青沪公路和崧泽的交叉点为中心,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地下都有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古文化遗存,而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则在假山墩内。
考古工作者对崧泽遗址进行过两次有计划的发掘。196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因当地砖瓦厂在假山墩上大量取土,有的古遗存已接近地表,需及早清理发掘。市文管会考古部和上海博物馆组成发掘队,会同青浦县博物馆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在假山墩上共发掘探方18个;由于在二个探方中分别发现墓葬,又增开了两个小探坑,揭露面积合计457平方米。这次发掘,除在地层上了解到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上下两层外,重点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50座。1974—1976年为配合当地的基本建设工程,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开挖探方6个,揭露面积202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46座。试掘和两次发掘合计揭露面积703平方米,发现部分几何印纹陶遗存和新石器时代的居址遗迹,清理了墓葬100座(包括零星发现的3座)。这为研究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和上海的古代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崧泽文化遗址因其在崧泽村而得名,1961年、1962年分别被列为青浦县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朱习理、蔡雪源整理)
文保碑
遗址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