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浦城区公园路上的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原是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医院。
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医院成立于1948年4月4日。由时任红十字会青浦分会会长的徐熙春用自己的家产购置一栋楼房创办的,院址在现在老城区公堂街。院内有8名卫技人员,设内、外、妇三科。开始时就诊的病人很少,徐熙春要求医务人员下乡开展巡回医疗。由分管业务的院长顾学箕带队到农村调查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并要做好抗洪救灾中的救护工作。1951年青浦县红十字会改组,连任会长徐熙春主动提出把民办的青浦红十字会医院交给国家。
1954年4月,该医院由县人民政府接管,并与城厢区卫生所合并,列入全民医疗编制,定名青浦县红十字会医院。院址先后在支家弄(1953年)和县前街渔行桥堍(1958年)。医院设内科、外科、妇科和中医科,有病床20多张、医技人员20多名。1959年,在上级医院帮助下,不仅大力收治血吸虫病人,还开展晚血病人的切脾手术。
1966年6月,县红十字会医院更名为青浦县人民医院,院址在现在城区医院路1号,新建院舍4400平方米,后又改扩建多次,扩至26000平方米。1984年,经市红十字会和市卫生局批准,恢复青浦县红十字会医院名称,成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县级医院。1987年,又经市卫生局批准改名为青浦县中心医院,设内、外、妇、儿、五官、口腔、眼、肺等18个科室,成为多科室的综合性医院,有病床311张、医务人员544人。医疗设备不断添置、更新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把救治病人作为自己的天职,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鸟瞰图
今住院部(www.xing528.com)
2002年,青浦区中心医院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并从医院路搬迁至公园路刚建成的新大楼。全院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有病床900多张、医务人员1100多人,医疗设备更先进,医疗技术更精良,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市三级乙等医院,日门诊达到5000多人次。后来,还将青浦县红十字会和青浦县红十字会医院创始人徐熙春先生的塑像移至医院西侧,以纪念他为发展青浦医疗事业所作的贡献。
徐熙春(1885—1965),青浦城厢镇人,青年时代在上海经商,从事印刷业。当时,军阀内战,后日寇侵华,战火不断,先后有3万多外地难胞,如潮水般来到只有近3000居民的青浦县城避难。其间,徐先生和同仁们募捐钱物,先后救济了35000多名难胞;后又租借民船,遣送14256名难胞回家乡,涉及8个省44个县,并组织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在这些地方设妇孺所12处,收养1500个妇女儿童;组建救护队,先后抢救1650多人次;掩埋尸体826具;先后对受灾严重的41个村宅进行调查,对缺衣缺粮者进行救助。
徐先生的后人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徐熙春医学奖”,通过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医务员工继承和发扬前辈“敬仰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把群众的健康大事做好。
(徐福洲)
门诊大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