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比赛
淀山湖,位于青浦区与江苏昆山之间,纳太湖平原诸水,润都市申城姿色,犹如一颗明珠镶嵌于长江三角洲。其形似葫芦,面积62平方千米,约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大小,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著名旅游风景区。
淀山湖,旧名“薛淀湖”,又称“淀湖”,因有淀山在湖中而得名。南宋之前,并无淀山湖之记载。因地处太湖平原的最低洼区,附近湖荡密集。北宋以来水患日趋严重,水位抬高,许多低田相继积水成湖。同时,原有的湖泊也在不断地扩大。北宋熙宁年间水利专家郏记载了当时的状况:苏州除太湖、昆湖、承湖、阳澄湖、沙湖外,其余几十处“皆积水而不耕之田地。其水之深不过五尺,浅者仅二三尺,其间尚有古岸隐见水中,俗谓之老岸”。最终,淀山湖与许多湖泊一样,从地势较低而平坦的陆地,间有数个小湖沼泽,而逐渐连成一片。到南宋绍熙年间已扩展成一个“周围几二百里,茫然一壑”的薛淀湖。直至绍熙《云间志》才始见记载,曰:“薛淀湖,在县(华亭县)西北七十二里,有山(淀山)居其中。”说明,在此之前淀山湖可能还没有形成较大的湖面,至南宋绍熙时才真正成形,而且当时不叫淀山湖,称薛淀湖。薛淀湖之名与那时一些诗人常以九峰三泖的自然景色与湖光水色连在一起有关。“薛”者,指云间“九峰”的薛山,“淀”则是湖水冲积逐渐变浅的湖。
对于淀山湖形成的上述记述,有湖中发现的众多文物可以印证。1958年,当地村民在打捞湖底沉积的铁矿(俗称勾屑铁)时捞上来许多历代文物:有良渚文化时期的穿孔石斧、有段石锛、石耘田器、石凿和黑衣灰陶陶片、扁平长方形鼎足等;有马桥文化的长三角形石矛、石铲、有肩石斧及篮纹、叶脉纹、雷纹等印纹陶片;有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文化的曲折纹、回字纹、填线方格纹、米字纹和米筛纹等印纹硬陶片;此外还发现有唐开元小平钱及宋崇宁当十钱和其他宋元时代的瓷片。这些文物的发现表明,淀山湖原来是一块陆地,在很长时期里先民在此生产、生活,从而留下了各种珍贵的遗物。1980年5月由江苏昆山陈墓镇(今锦溪镇)一渔民在湖中扒蚬子的时候无意之中打捞上来的两件春秋晚期青铜钩,更是弥足珍贵,为研究淀山湖的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上海早期历史增添了一道亮丽色彩。南宋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围垦造田日益增多,加上湖中泥沙的淤积,淀山湖湖面逐渐缩小,至元代后期周围长度从原先的200里缩小至今日的70余里。农田水利是立国安民之本,历代朝廷都曾对淀山湖及其周围排泄水道进行筑堤、疏浚。
捕捞节
日落美景(www.xing528.com)
淀山湖水天一色,风光秀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篇予以赞美。如南宋卫泾在《淀湖》诗中写道:“疏星残月尚朦胧,闪入烟波一棹风。始觉舟移杨柳岸,只疑身到水晶宫。”又如元代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游历九峰三泖,写下《淀山湖》诗篇:“半空楼阁淀山寺,三面篷樯湖口船。芦叶响时风似雨,浪花平处水如天。沽来春酒浑无味,买得鲈鱼不论钱。”他们的诗篇表达了对淀山湖的美好印象和不忍离去的情感。
淀山湖水位基本稳定,年平均为2.63米。西汲急水港、白石矶港诸水,东泻淀浦河,南流拦路港、泖河,直达黄浦江入海。历来为江苏、安徽、上海水上航运的交通枢纽。周围湖荡密布,江河纵横。其湖水清澈,盛产鱼、虾、蟹,是上海市最重要的淡水产品基地。
淀山湖风景秀美,为江南闻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周边现建有大观园、东方绿舟、报国寺等景点,吸引众多海内外游人到此游览观光。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视察青浦时,曾豪情满怀地写下了诗篇《过淀山湖》:“又到水天空阔处,西望无涯通太湖。主人船上出佳馔,鱼虾蔬菜鲜而腴。湖水用来酿绍酒,果然水清绿不殊。解放以前此逃薮,抗日曾是游击区。往来帆船千百艘,而今公社业农渔。人人参加大生产,到处安居丰乐图。此湖最近大上海,繁荣可以更速乎?我愿秋凉再来此,满筐大蟹醉糊涂。以庆人民之青浦,以祝人民淀山湖。”如今,青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实现了陈毅副总理的夙愿。青浦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安定,淀山湖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王卫红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