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有个名叫济阳里的地方,不要说年轻人不知道,就是有点岁数的老年人也不一定知道。那是一个建在放生桥南堍东侧的大宅院,它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四个单元,分别居住着镇上首富蔡家“承”字辈的承烈(一隅)、承飞(守隅)、承洙(古隅)、承平(颂甫)四房人家。
济阳里,始建于清光绪中期,坐西朝东,是一座七开间有阁的平房,呈“亞”字形。前后两个大客堂,左右两只厢厅,中间一个大天井,正门是一条相当长而宽敞的通道,南北向。大门北出油车街,南达老一隅学堂洋楼。沿街设正门为二层结构,上建更楼,正门上有砖刻“济阳里”三字,并为新宅树堂取名“培荫堂”。
为啥取名“济阳里”?听蔡家老人讲蔡家是大户,诗礼传家,祖训“家和万事兴”。经“承”字辈四兄弟商议,决定秉承祖训,取名“济阳里”,意为同舟共济,共沐阳光。济阳里兄弟四房,分居四角,平时可以关断,有事开通,融洽成为一个大家庭。这种建筑形态,在江南古镇也实属罕见。蔡氏传统,“孝”字当先,而弟兄尤恭义气,姑嫂妯娌,贤淑相亲,小辈之间互相友爱,自上而下,从未有过吵闹、不睦等事。后蔡其懃(用之)要结婚了,新房无做处,蔡一隅即决定四房人家的房子一起升高,由总账出钱。结果,济阳里成为完整的楼房大院。但遗憾的是,如今济阳里已荡然无存,仅留在朱家角部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蔡宅济阳里 岑振平画
清末,这里已萌生了朱家角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曾拥有一批当时最先进的生活用品。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了有线电话:是一种老式墙挂手摇式电话。一隅为方便与元号油坊联系,便从西井亭北梢全号油坊立杆架设电线,沿河达放生桥,越漕港河东走至珠里市东梢的济阳里,全程达三里,其工程之大为当时朱家角之首例。(www.xing528.com)
朱家角清末时已开设电灯厂,由于装机量小,至各市梢电压已极低,夜晚灯光暗红。当时,只有一隅学堂使用电灯。到30年代中期沪上电厂发展业务,与朱家角电灯厂并联才彻底解决珠里电源,济阳里和元、全、太号油坊亦正式装上电灯。
早在20年代初,这里就有人摆弄照相机,还在一隅小学专辟暗房。到20年代末,济阳里各房都置了手摇留声机,箱盖内有只半凹圆的喇叭,各家所添唱片较多,京戏、评弹、滑稽都有,这在当时也是极为时髦的。
(吴玉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