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屯村与任屯血防陈列馆:青浦地名故事

任屯村与任屯血防陈列馆:青浦地名故事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屯村位于金泽镇境东南部,2002年由任屯村、北任村两个村民委员会撤并而成,以任屯自然村名命行政村名。任屯村竟有97%的人患上血吸虫病。题词晚血病人晚血病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及时赶来青浦视察疫情,并具体要求:“要讲究经济效益,不能劳民伤财。”为牢记血吸虫病的危害,不忘共产党、人民政府的恩情,经上海市、青浦县领导同意,1973年在任屯村建立任屯血防陈列馆。

任屯村与任屯血防陈列馆:青浦地名故事

任屯村位于金泽镇境东南部,2002年由任屯村、北任村两个村民委员会撤并而成,以任屯自然村名命行政村名。明代后期这里是一片芦苇荡,因朝廷屯兵于此,故称“任囤村”,后演变为任屯村。面积4.03平方千米,耕地82.98公顷,人口1280多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养殖淡水鱼为主。

该村曾是血吸虫病最严重流行地区之一,患血吸虫病的村民曾占全村人口的97%。光绪青浦县志》载:“吴上源病臌,臌发不胜痛,因自缢。”这是史志记载的第一个死亡于血吸虫的病例。之后,芦荡清溪间,血吸虫似瘟神幽灵似的活跃起来,阳性钉螺(含血吸虫尾蚴的钉螺)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据说任屯村的钉螺可用簸箕去装。

“九湾十三浜,只只浜里钉螺生。”这就是解放前任屯村的写照。解放前的20年间,任屯村275户人家,死绝121户,死剩一人的有28户,累计被瘟神夺去生命竟有499人,而侥幸活着的有97%感染了“肚包病”。1948年6月8日的《青浦新报》刊登署名西虹的诗《血吸虫》:“劫后河山惨淡中,闾阎搜索已俱穷。万户瘦削都贫血,莫骇河中血吸虫。”

村委会办公楼

陈列馆

青浦解放后,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拉开了帷幕!1951年9月,苏南行政公署卫生处9名防治人员,首批开进了重灾区任屯村。那时,这里的条件与大城市有难以想象的悬殊,没有像样的手术室,没有大手术必需的血库,没有高压消毒锅。环境艰苦而任务艰巨。任屯村竟有97%的人患上血吸虫病。感染几乎人人都有,其中晚期(侏儒型、巨脾型、腹水型)病人有300多名,危在旦夕,需在中西医配合调理后施行切脾手术。吃人的血吸虫如此猖狂,再也不能等待了。年轻的医生和年迈的教授同发誓言,向血吸虫病宣战。他们互相配合,切脾手术利索漂亮,人们不禁为之颔首称许。切脾300多例,若每例手术以4小时计,那就意味着在紧张的手术台上,站也得站上1000多个小时!

在任屯村,得血吸虫病的首先是青壮年。他们车灌耘耥,四季劳作,感染机会多,一旦得病,就被折磨。十八九岁的姑娘,矮得只有桌子般高,既不能参加劳动,更不能生儿育女。男青年两腿如麻秆,怎能干活呢?小虫肆虐,使任屯的青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劳动、生活,空怀一腔热血,抱憾终身。

在旧社会被“瘟神”折磨后的任屯人,大多面黄肌瘦,腹大如鼓,被人形容为“五瓜人”:面孔黄得像南瓜,头颈细得像丝瓜,肚皮大得像冬瓜,臂膊小得像黄瓜,两腿瘦得像生瓜。任屯人不会忘记:1955年,在西子湖畔毛泽东主席召集南方十三个省市负责人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血防九人领导小组,还以如椽之笔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题词(www.xing528.com)

晚血病人(任屯血防陈列馆提供)

晚血病人(任屯血防陈列馆提供)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及时赶来青浦视察疫情,并具体要求:“要讲究经济效益,不能劳民伤财。”回到北京,他立即为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由周恩来总理签发。这份指示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飞向全国疫区。不久,著名的寄生虫专家毛守白先生来了,上海第二医学院的黄铭新教授又带着一群实习生来了。他们在这里调查研究,帮助消灭血吸虫病,医治患者。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和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也来了,他们在这里体验生活,惦记着重灾区的苦难,也肩负着重灾区的希望走向世界。电影《枯木逢春》,塑造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任屯村“苦妹子”成了一个特定历史的代表人物。

今天的任屯村,青绿田野,在七彩阳光下,风景如画,那溪、那河、那池塘、那湖泊,映着水滢滢的稻香村。那一群群充满朝气的青年,在劳动中是能手,在球场上是猛将,他们夺得了“丰收”奖杯,又是篮球赛第一名!这里,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新瓦房,浑如圆月的石拱桥,幽静清新的水田鱼塘,生机勃勃的村办企业。水乡任屯村的变化,已成淀山湖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

为牢记血吸虫病的危害,不忘共产党、人民政府的恩情,经上海市、青浦县领导同意,1973年在任屯村建立任屯血防陈列馆。馆前是一座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主席《送瘟神》诗二首,背面有青浦县人民政府纪念文字。碑的正面是陈列馆,由宋日昌题写馆名。馆内有魏文伯题写的“造福人民”四个大字和周谷城书写的诗词。

这座陈列馆,是一所教育后人的展览馆,也是一处游览场所。陈列馆的前埭由上海油画雕塑作家所创的悲惨生活场景和骨瘦如柴的病者体形,形象逼真,催人泪下。后埭展出的是照片和实物,真实反映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

这座陈列馆已被定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地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由姚元祥推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