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将领陈清泉(1880—1919)
陈清泉,谱名鳌,又名昭铸,号驾山,貌英俊,心地宽广,正直有胆略,年轻时是王锡桐的得力助手。王锡桐起义失败后,陈清泉为避风头,在龙宫村南深山里的坐禅岩洞躲避两月有余。待风声稍缓,托人变卖家产作为盘缠,考入北京武备学校。毕业后,赴吉林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深造,后转南洋陆军测绘学堂求学。曾任江苏三十六标一营左队队官、浙江温州统战部副官等职。辛亥革命时,投奔杭州独立师师长童保暄麾下当副官。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童公馆遭围,陈清泉尽全力助童保暄脱险。事后任温州代理十三营中校统领,因操劳过度,1919 年7 月26 日在杭州军驻区病逝,时年39 岁。
2.“不要衣衫新,只要文字真”的陈佐庭(1884—1947)
陈佐庭,号雅林。据《龙溪陈氏宗谱》记载,“邑庠生,光绪丙午年(1906)特科考职巡检,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试邑令张公取正案第一名,府宪张公取正案第六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特科本省考提学使录取一等第九名。”其意为,在光绪年间的科举考试中,陈佐庭考了县第一、府第六、省第九,成绩不俗,获得过秀才功名。清宣统元年(1909),其进入全浙高等巡警学堂学习,并以优等成绩毕业,进入巡警行列,担任过巡官一职。后因不满现状挂冠而去,选择了传道授业的教书之路。由于其人品高尚,学识丰富,诲人得当,聘其开课授业的人甚多,其中不乏当时的名门望族,但大多数时间他从事的还是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并且颇有名望。其从教多年后,由于名声日隆,而被当局委以“乡长”,但性情耿直,极爱清誉的陈佐庭,任乡长不久就因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而再次挂冠,教书和修缮村志、宗谱成了他最后的职业。陈佐庭乐于助人,经常拿出本就不多的收入去资助寒门学子,经常用所学的知识去帮助乡亲们写信立据。陈佐庭淡泊名利,崇尚知识,其常说的一句话“不要衣衫新,只要文字真”,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这么一句话,时时激励其后人用功读书,好好做人,养成了好家风,其后辈多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3.兴办义学、力保文化遗产的陈名成(1897—1979)
陈名成,字贵法。童年时读书勤奋,成绩优异,能写一手好字。少年时家境贫寒,到上海经商,利用业余时间上夜校学习英语,后在上海德润专门学校研究英文,毕业后任联华洋行翻译,其间与陈独秀有交往。当时还与弟弟一起开照相馆。其为人节俭,积累了一定财富。抗日战争时期,宁波沦陷,陈名成回到家乡龙宫,把多年打拼所积累的钱财拿出来兴办义学,与陈扬文联手发起建“三之堂”作为义学之场所,将本来只有4 个年级的育英书院扩充为6 个年级,并开设英语课,由他自己亲自授课,附近乡村7 岁以上儿童都可免费入学。1941 年,《宁波报》等搬到龙宫村办公,同时将宁波三所学校合并为宁波联合中学,校址为龙宫村崇德堂、育英书院和三之堂。1941 年春,应聘天台育青中学英文教员。1942 年秋,任鄞县联合中学英文教员,同时将部分积蓄捐给宁波联合中学作为办学费用。1943 年委任为宁海县三省乡第二中心学校校长,亲自任课,培养了一大批商界、政界知名的人才。在上海期间,陈名成还资助了多位来自家乡的学子,为他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他资助的学子中,齐树明后来成为天台县县长,张明养成为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等。
陈名成除了办义学之外,还做了不少好事,如护送美军飞行员,帮助政府剿匪等。1967 年,双湖公社为破除迷信,欲拆除集福院,陈名成竭尽全力向上级政府请示,据理力争,后政府同意免拆,保护了龙宫村600 多年的历史古迹。
4.村族公益事业的“内当家”陈扬文(1903—1943)
陈扬文,字启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接管星聚堂众账,亲自勘察村族山地、窑地,对龙宫山界、林地、窑址、田产胸有成竹。接管9 年,财物大有积余。当时县城大兴发展教育、扫除文盲之风,龙宫村开办三省乡第二中心小学,陈扬文亲自捐学田,弥补办学经费缺口。1937 年七七事变后,龙宫筹建“三之堂”,公推陈扬文为监督,其与陈名成一起动员族人,出基、出钱、出力,使“三之堂”在1940 年顺利落成。陈扬文在兼任村保长8 年内,办理保务公平公正,深受村民拥护。村民为了纪念他与陈名成的乐善好施,在“三之堂”正堂后挂了他俩的头像。
5.乐善好施、为人诚恳的陈扬廉(1919—1996)
陈扬廉,字常木,化名一言。10 岁时到宁海正学小学读书,毕业考得第一(当时的喜报现在还张贴在其丈母娘家堂屋上),当时的任课老师对陈扬廉评语曰:不但学科成绩好,还能写一手好字。毕业后在城关西岙任教2 年,又到中湖、刘家等地任教,后回村在文昌阁、三之堂、育英书院任教,其间当过村保长。1944 年,龙宫村发生大火,他到宁波采买棉被、粮食等物资,分发给受灾人家。民国三十四年(1945)参与续修村谱。曾从军郭履洲京沪区铁路司令部,后任司令部机关后勤司司务长。其间,偶遇被国民党军摊派“壮丁”的陈扬通,应其本人请求,终得以返乡,侍奉年迈双亲。从军两年后又回村教书,担任过村小校长,同时被推荐为深甽区党部常委。“文革”期间,因曾从军郭履洲部下,被扣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陈扬廉得到改正。晚年,陈扬廉乐善好施,参与修桥、修庵、铺路,撰写碑文、祭文、谱引及收集谱史史料等公益事业。
6.抗日英雄陈扬道(1921—1941)
陈扬道,出生于龙宫。1941 年抗日战争已经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龙宫村热血青年陈扬道年方20 岁。在日寇侵我中华、占我国土、蹂躏百姓、残害同胞的时期,他怀着守土抗战、杀敌报国的责任,毅然参军投入俞济民部下当兵。参军后刻苦训练,摸爬滚打、擒拿格斗、投弹射击样样优秀,成为他所在连队的特等兵。在一次战斗中,他高喊口号“宁为抗日死,不做亡国奴”,拿起刺刀冲向日寇,最终身中十数弹,为国捐躯。
7.屡经战役、事业有成的陈俊大(1922 年生)
陈俊大,又名陈金康、陈仔义。龙宫小学堂毕业,后通过进修、轮训达初中以上学历。1947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5 军133 师398 团,为侦通连战士。1948 年任文化干事,因思想过硬,工作积极,赢得部队的信任。曾参加过东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赴湖南参加衡宝战役、广西战役。194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政治指导员。1950 年调到广东番禺县东区任土改队队长,后调到广东省农垦总局海南分局乐会垦殖所坡塘垦殖场任副场长。1954 年农垦场体制调整后任海南农垦局国营东太农场工会主席。1958 年任中共国营东太农场委员会副书记。1969 年农场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任二师团副团长。1973 年体制再次改革,兵团又改为军区建设兵团农垦总局,陈俊大又任农垦局国营东太农场党委书记。1982 年调任海南农垦局海口橡胶制品厂党委书记。1984 年离休养老,住海南省海口市。
8.为家乡教育事业倾注毕生精力的陈俊庞(1929—1985)
陈俊庞,教书育人一辈子,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20 世纪80 年代初,陈俊庞感到教育的春天来临了,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不断地游说龙宫村办厂厂长陈小金,要他出资办一所初中,以满足农家子弟的求学需求。陈小金为其真诚所感动,于1983 年创办了宁海县第一所民办初中。民办初中成立之初陈俊庞既当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又当任课老师,在做好招聘教师、招收学生、安排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教语文、政治两门课。在他和其他老师的辛勤工作下,该校有较多的学生考上了中专和宁海中学,办学成绩优于周边的公办乡镇初中。当年,时任宁波市教委主任黄新茂,获悉龙宫村民办初中这一新生事物和率先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专程到该校调研考察,高度肯定其办学成绩和经验,并给予了一定的支持。1985 年8 月,陈俊庞病重弥留之际仍时时摆动右手作写板书状,仍开口呢喃作讲课状,教学授课竟成了他生命的绝唱。陈俊庞在教书之余还热衷于文学创作,有较多作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为繁荣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9.浙江医科大学研究生陈扬雷(1930 年生)
陈扬雷,字夏樾,中共党员。1956 年从浙江医学院(今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云南大学医学院工作。1963 年至1967 年攻读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后到昆明医学院(今昆明医科大学)工作。1973 年调入台州市卫生学校,该学校后并入台州医学院,陈扬雷任学院副院长。1982年评为副教授、台州市政协委员。工作期间曾到日本讲学,获得“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高级讲师任职资格。十几篇论文在国内、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如撰写的论文《腹后壁的解剖及腹膜外疝修补术》1960 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人体壁胸膜的血管及毛细血管》1983 年10 月在《解剖学报》刊出,并获省科协论文评选二等奖,《浙江地区汉族三百例手纹的分析研究》1983 年10月在《人类学学报》刊出,同时获台州地区医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等。1992 年退休,居住在临海市城区。
10.凝心聚力,办“戴帽”初中的陈名英(1932 年生)
陈名英,乳名岩兴。幼年家境贫寒,无田无地无房,靠父亲烧炭为生。与陈名成同辈分,却是他的学生。少时受父亲“不读书就放牛”的教育观念影响,读书非常用功。小学五年级时,遇灾荒之年,家中没有饭吃,陈名英被迫辍学谋生。此时,陈名成找到陈名英父亲,让陈名英放学后去砍柴卖给学校老师,养活家人。1945 年小学毕业。后为谋生曾学过木匠,做过作坊学徒,干过烧炭、卖柴、挑盐等活。1951 年经乡政府介绍参加助征工作,一年后到县城中小学任教。1955 年进入师范学校深造,1957 年分配到三门县从事教育工作,195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 年评为省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1960 年起在三门历任过社校、区校校长等职。1968 年回队任教,回到龙宫学校(育英书院)当校长,竭力创办“戴帽”初中,开创山村办学里程碑。后任深甽区区校校长。1979 年调入宁海中学任政治处副主任。1987 年退休,1998 年起享受市级劳模补贴待遇。(www.xing528.com)
11.部队军事研究生陈扬奋(1936 年生)
陈扬奋,龙宫陈名成三子,出生于上海,抗日战争期间随父母返祖籍地龙宫,6 岁就读于龙宫小学堂,后随父就读于三门中学。1949 年9 月前,与父亲在深甽大洋小学代课,同时参加本地工作队。1950 年初,解放舟山形势紧迫,时任宁海县委书记杨民奎在本地工作队时提名陈扬奋参军。父亲同意不足龄的陈扬奋参军,并教育他:好男儿应志在四方,要报效祖国。由本地工作队推荐,陈扬奋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1 军,参加解放舟山战役。舟山解放后,陈扬奋随部队到上海吴淞参加炮兵集训。1952 年1 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美,编入前线炮兵部队。一段时间后,由于他读过中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被调到63 师炮兵指挥部担任书记(文书)。在炮兵作战中曾多次立功受奖,其中两次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颁发的军功章。战争期间因突发医务人员紧缺状况,陈扬奋也曾经临时参加过志愿军61 师卫校第四期学员班学习。1953 年7 月27 日朝鲜停战后,被军部推荐到北京炮兵军官学校青干班学习两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军事科学研究院。工作不久调福建前线厦门部队,参加金门炮战,曾任炮兵指挥连连长、炮兵指挥司令部参谋等职。1964 年,从部队转业,先后在青海省西宁市商业局、青海省西宁市纪委和青海省物资局等单位工作,工作期间曾任青海市供销社主任、西宁市商业局医院院长、西宁市纪委常委、西宁市纪委监察室主任、西宁市物资局纪委书记等职务。离休后住在上海,享受厅级待遇。
12.曾在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工作的陈根太(1937 年生)
陈根太,1955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服义务兵3 年后回乡。1958 年就读于长洋中学高中部。1961 年9 月至1966 年7 月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67年分配到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工作数年后调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工作,1998 年退休。
13.普外科、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开国(1941 年生)
陈开国,中共党员,普外科、神经外科主任医师。1966 年入半农半医学习班2 年,1970 年进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读书,1973 年6 月毕业后分配到宁海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曾先后赴浙一医院、浙二医院进修学习普外科、神经外科各2 年。陈开国从事外科临床工作40 余年,擅长神经外科和普外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工作,是宁海县神经外科科室创始人、学科带头人。从医期间,治愈了多例危重病人,先后开展颅底巨大蝶骨嵴脑膜瘤摘除术(1988 年宁波市首例)、脑瘤摘除术、椎管内肿瘤摘除术、颅脑外伤术、脾肾分流术、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半肝切除术,以及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各类手术。工作期间,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杂志发表30 多篇学术论文,曾多次荣获县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其中,《胆汁自动回输装置的临床应用》(胆道术后引流方法的改良)1981 年3 月在《浙江医学》发表,《弥漫性轴索损伤58 例诊治分析》2002 年6 月在《浙江创伤外科》发表,《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颅脑外伤九例救治体会》2002 年5 月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发表,《根治术膀胱全切及回肠代膀胱术》曾获宁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969 年被评为“县赤脚医生标兵”,1997 年被评为“宁海县十佳医务工作者”,2002 年晋升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2004 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宁波市劳动模范”,2009年被宁海县卫生局评为“宁海县首届名医”。此外,他还是宁波市一届、二届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14.曾任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副校长的陈扬斗(1941 年生)
陈扬斗,高级职称。1956 年7 月,宁海县长洋中学毕业,考入宁海中学。1959 年7 月,宁海中学毕业,成绩十分优秀,因受当时政策影响,当年未能如愿升入大学。于1960 年7 月考入厦门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在福建工作,曾任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副校长。本人入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第6 卷)。陈扬斗长期从事关于课堂教学、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有《用数学方法纠正球形框架成像的误解》《圆锥曲线与透镜成像》《电表内阻对测定电池电动势与内阻影响之研究》《干部岗位培训的教学原则》《创建文明窗口的关键是职业道德建设》《职业教育应强化专业特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等10 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研究教育对象,优化育人环境》一文被收入《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第二卷)。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5.退伍后在乡镇从事行政工作的陈和根(1941—2009)
陈和根,中共党员。1947 年至1952 年在龙宫小学读书。1953 年至1958 年在家务农。1958 年至1964 年10 月在舟山618 部队当兵,服役期间,曾为25营98 连及25 营支部通讯员,并获“五好战士”、营直奖励、营口头奖等多项荣誉。1965 年5 月至1970 年参加半脱产工作。1970 年至1977 年在双湖公社工作,曾任共青团双湖公社委员会书记、双湖公社党委宣传委员。后调大里公社、深甽区等政府部门工作,曾任宁海县深甽区副区长、深甽镇党委副书记、深甽镇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2001 年退休。
16.宁海工艺美术界代表人物陈国鳌(1944 年生)
陈国鳌祖籍龙宫,从他父亲这一辈起移居宁海县城。陈国鳌从小便显露出工艺美术上的天赋。每年捣馍糍的时候,他都将馍糍粉捏成鲤鱼、毛兔、猪头等造型,惟妙惟肖,可以代替真的鲤鱼、毛兔、猪头当供品“请太公”。陈国鳌现为宁海县工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宁海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艺术顾问,还是个武术名师,桃李遍布城乡,并且书画功底深厚,对佛学、道学也熟读强记,有所涉猎。青年时代的陈国鳌就以一手雕刻、绘画技艺“落家头”做手艺,主要在“老眠床”上雕刻、绘画,手艺深受群众好评。业余时间,他喜欢游山玩水,一方面寄情于山水之间,一方面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灵感。虽然已是“大老师”,但他并不满足。绘画师从宁海马岙俞大善,俞大善出身工艺美术世家,曾在宁波天然舞台画布景,并于上海医学院做人体解剖石膏模型。俞大善并非学院派出身,但他主张的取法自然、重在实践的理念,对陈国鳌影响很大。雕刻上,他以宁海传统赤金木雕为宗,并吸收东阳木雕特点,虽然没有正式拜何人为师,但是他“看作品,知刀法”,不断研磨优秀作品的立意和技巧,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艺。20 世纪70 年代,宁海县工艺美术厂聘请陈国鳌出任总设计师,全厂的产品都由陈国鳌设计。产品不但得到上海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的好评,而且常常在广交会上获得订单。当时,附近县、市都到宁海县工艺美术厂参观学习。那段时间,陈国鳌还为宁波育王寺的大雄宝殿设计元宝桌、琉璃灯。由于造型高古,这些作品现在还保存在该寺的大雄宝殿中央。作为宁海工艺美术界的名师和工艺美术厂的元老,20 世纪80 年代,陈国鳌应邀为宁波县二轻局编修《二轻志》,主编“工艺美术”专条。
17.木雕、农民画的传承人陈永祥(1944 年生)
陈永祥是龙宫村一位典型的能工巧匠,木制家具样样会做。他做的家具不仅美观,而且做工精细。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被宁波工艺美术厂聘请为设计室技术员,设计制作过“八仙过海”“梅花坑基”等多件技术含量高的工艺作品。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曾在宁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家中做了二十几年装修。他家虽不是很宽敞,但“文化味”很浓。四楼不到四五平方米的阳台摆满了根雕作品,“古代四大美女”“长眉罗汉”“韩湘子与何仙姑”“金鸡报晓”等小件作品,件件栩栩如生。除了木工与雕刻等绝活,陈永祥还喜欢画画,2013 年,他加入深甽“天明书画社”,每月学习两次,平时大多数时间在家里自学。短短三年时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却达到了农民画的“专业水准”。他的山水画作大多以龙宫村山水风物为题材,让人感受到一股质朴的生活气息和灵动的山水气韵,除了陈永祥自身的艺术天分,更多的应是他感染了龙宫村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年逾古稀的陈永祥还积极参与龙宫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一次,村委提议,需要一幅“九进十明堂”复原图,于是他查看了《陈氏宗谱》相关记载,细细研究村民流传的有关“九进十明堂”的故事情节,历时几个月画成了大幅“九进十明堂”复原图。2017 年他参与育英书院的修复工程,还绘制出村原在“文革”期间被毁的“全副銮驾”记忆图,与村干部一起到永康寻找全副銮驾制作点,使村全副銮驾复制完成。陈永祥是龙宫村木雕及农民画的典型传承人。
18.兴学重教的陈小金(1948 年生)
陈小金,1970 年12 月参军,1976 月4 月退伍回乡,回乡后任村大队会计、村书记等职。1978 年开始承包村办木器厂,在他的努力下,该厂的业务扩大到了塑料、压铸生产等领域,工厂的效益也得到很大提升。20 世纪80 年代初,陈俊庞老师感到拨乱反正后的国家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建设者,于是他不断地游说陈小金,要求陈小金出资办一所初中,以满足龙宫子弟读书和发展的需求。陈小金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才完成相当于初中学业的,他深感文化知识的重要,也深感农家子弟求学之艰辛。陈小金被陈俊庞老师的游说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他在1983 年创办了龙宫民办初中,并担任校长,当年秋季招生,一个班52 人。直到1995 年,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减少和公办初中的普及,龙宫民办初中才完成了历史使命。由于龙宫民办初中体制机制的灵活,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由于龙宫子弟极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颇为用功,其教育质量要优于周边的公办初中,有较多的学生考上中专和重点高中,其中首届(1986 年)初三毕业班8 位学生考上师范与卫校。这届也是龙宫初中考上中专人数最多的一届,并且远远高于其他乡级初中考上中专的比例,实现了教育普及与质量提高双丰收。兴学重教是龙宫的好传统,陈小金的民办初中给这个传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党和政府给予他表彰。1989 年,陈小金评为宁波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荣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春蚕奖”。1992 年9 月9 日,陈小金赴北京参加由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尊师重教代表大会,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和国务委员李铁映的接见,并被大会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奖。
19.乐善好义的陈晓法(1950 年生)
陈晓法年轻时走出家乡,曾在青海等地从事建筑行业。20 世纪80 年代回乡创业,1980 年在三之堂创办宁海县第二日用电器厂,属乡办企业,也是村历史上首个乡镇企业,为村民解决了多个就业岗位。一段时间后厂区搬往西店。20世纪90 年代,陈晓法办企业赚了一些钱,看到村里的老人们老年生活枯燥,于是萌生了开办老年活动室的想法。他出资几十万,重新修缮了祠堂,并买来麻将桌、棋牌桌、电视机和各种娱乐设施,定期为老年人组织活动。村里的老人每天都会在祠堂内聚集,打牌、下棋、写字、绘画,生活过得愉快充实。村族人为了表彰陈晓法之义举,于1993 年为他立“乐善好义”匾,挂于陈氏宗祠。
20.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陈杰跃(1957年生)
陈杰跃,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76 年在白岩村学校任教。1977 年8 月调入龙宫初中任教,所教班级的学生在1978 年的升学考中考出了好成绩,一个只有20 多名学生的班级有5 人被宁海中学录取。自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陈杰跃一边当教师,一边自学,参加了高考,1977 年、1978 年中专上线,1979年高校上线,但因某些原因未被录取。1980 年7 月,陈杰跃如愿以偿,考取了宁波师专。当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尤为突出,为全县第一名,成为龙宫村自学成才的学习榜样。1983 年8 月,大专毕业分配到长洋中学任教,所教的学生政治、语文等学科中考成绩在县里遥遥领先。1984 年担任长洋中学副校长。1988年,调任原深甽区初中的辅导校长。为宁海县十二届人大代表。1992 年6 月至1993 年8 月,担任宁海深甽镇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3 年9 月调任宁海县培训中心主任。1997 年调任宁海县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办公室主任。2003 年调入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历任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职。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曾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理论、文学作品100 余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